韦璐/文
继绿色保险之后,“蓝色保险”也走进了公众的视野。11月29日,深圳银保监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深圳银行业保险业推动蓝色金融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在国内首次提出“蓝色保险”的概念。
所谓“蓝色保险”即是“蓝色金融”中的一环,指向与海洋经济相关的保险业务保险,具体包括,推动建立完善海洋渔业保险补贴制度;支持海洋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发展蓝色碳汇保险;探索建立海洋巨灾保险和再保险机制;加快发展航运保险等;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在海洋领域的覆盖范围等,鼓励保险机构根据海洋经济新兴业态以及涉海企业的特殊需求,开发新型保险产品。
一系列举措,推动保险业与海洋经济加速“联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何小伟对财经网金融分析称,此次提到的险种很多并非首创,而最大的亮点在于其把所有与海洋经济相关的风险和保险产品系统化,并且分门别类进行了一种梳理。这些思路,也体现了金融保险更好服务蓝色经济的一个突破口。
海洋渔业保险解忧渔民养殖户
事实上,在“蓝色保险”概念出现之前,我国保险业服务蓝色经济的探索早已在路上。
接轨农险的海洋渔业保险正是其中的传统险种。与农业相同,海洋渔业也是一门“看天吃饭”的产业。其中,风灾和高温是海产品养殖户最担忧的灾害。近年来,海水养殖天气指数保险的出现,让看天吃饭走向了“看天定损”,为渔民养殖户吃下定心丸。
据了解,天气指数保险是指利用一个或者几个气候特征形成的气象指数,同保险标的物产量或者损失结合起来,依据不同的指数等级进行赔付的保险。年,人保财险国内第一单“海水养殖风力指数保险”落地大连獐子岛。此后,各保险公司加快了参与步伐,陆续在多地推出海水养殖天气指数型保险产品。
今年6月,太平财险在山东烟台成立业内首个海洋保险创新研发机构,同步发布并签约两个全国首单海洋保险产品。值得一提的是*策性海产品综合指数保险。该款保险将“高温指数”和“有效波高指数”同时作为保险责任进行设计的保险产品,保障较为全面。
据悉,有效波高是评判海面风浪大小的重要指标。据国际波级表海浪级别,有效波高4-6米的海浪即可称之为巨浪。在该款产品中,当气象部门监测的波高大于等于3米时,即触发赔付机制,赔付系数也随着波高变化阶梯式浮动。
在山东另一城市日照,中华联合财险则推出了“海洋牧场巨灾保险”,以该市近海海域的海洋牧场为承保标的区域,当约定中的台风风灾、海水温度高温灾害等海洋灾害出现,并使牧场养殖企业海产品产量减少,或投入必要的防灾减灾费用,保险公司将承担赔偿责任。目前,中华联合财险已为日照7家养殖牧场提供风险保障万元。
此外,今年6月,由中华财险承办的“*策性深海海水网箱养殖风灾指数保险”在广东汕头市龙湖区成功落地,为当地一家公司的章红鱼提供了万元的台风灾害风险保障。
沿海省市对于海洋渔业保险的重视程度正在上升,采用“*策性保险”的形式对其展开补贴,也是多地推动海洋保险发展的重要举措。此次《通知》中,深圳也提出要推动建立完善海洋渔业保险补贴制度。
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对财经网金融表示,这既是方向也是警醒。推动建立完善海洋渔业保险补贴制度,告知我们目前市面上的海洋保险产品未能满足我国海洋经济发展需求,同时也是积极鼓励保险业投身相关业务领域的信号。
“另外也要注意稳序推进,不可冒进。在推进和完善保险补贴制度的过程中,相关监管部门要及时跟上,要充分借鉴农业补贴保险的历史相关经验和教训,避免因为补贴而带来的财*支付压力和可能风险问题。”袁帅说。
“蓝碳”保险助力海洋生态环境优化
在对传统海洋渔业保险完善补贴的基础之上,精耕海洋高质量发展的蓝图,亦绕不开“蓝色保险”的身影。
袁帅表示,这一概念的提出,对保险业机构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历史市场机遇。保险业积极投身“蓝色”海洋领域,研发和推行相关领域服务和金融产品,一方面有利于涉海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改善,通过保险金融的力量分散海洋产业经营中的巨大风险,为践行海洋强国的战略贡献力量;另一方面也是对保险业机构自身开拓新的市场增长点的机遇,是共建共赢、共创共享的正向局面。
在双碳背景下,“蓝碳”保险也成为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