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橘红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西班牙历史沿革第十七期
TUhjnbcbe - 2023/3/23 14:19:00
北京皮炎医院治疗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210922/9473063.html

西葡帝国

亚齐战争

万丹国

(一)万丹苏丹国又称下港,印度尼西亚巽他人在爪哇岛西部所建伊斯兰教王国(~)。16世纪起源于爪哇岛西部的万丹地区,年灭印度教巽他王国,其强盛时领土包括整个爪哇岛西部大部分地区、苏门答腊岛的最南部的楠榜地区、婆罗洲西部的Landak。万丹国一度曾为国际性的商品贸易集散地,与中国、中南半岛、印度、波斯、阿拉伯和土耳其贸易往来频繁。17世纪前期万丹朝廷为争夺王位多次发生内讧,在幼君执*时多由摄*首相专权,各地动乱不断发生。原属地雅加达等相继独立,又遭马打蓝国的*事威胁,国势转衰。年万丹沦为荷兰东印度公司属国,丧失独立,年荷兰殖民主义者灭万丹素丹国。万丹国的创立者SunanGunungjati同时也是井里汶苏丹国的创世人,他父亲是埃及哈桑王族后裔,母亲是印度教巽他王国的公主。有资料说SunanGunungjati就是打败葡萄牙人并占领巽他卡拉帕、后又率*灭掉巽他王国的法里塔汉,也有人认为这是2个不同的人物。自年起淡目国素丹特林加纳执*以来西爪哇的部分领土归属淡目国,后来须门达刺-巴赛国的伊斯兰教传教师法里塔汉(本名苏南·古农·查提)从麦加朝觐后到万丹传播伊斯兰教后信众日增,成为西爪哇地区的伊斯兰教领袖,并娶特林加纳之妹为妻。

(二)年在巴章王国各领主内战之时法里塔汉正式建立万丹国*权,并立其长子哈桑·丁(~在位)为嗣君。后法里塔汉隐退井里汶建清真寺,培养门徒,专心致力伊斯兰传教事业。年哈桑·丁宣布万丹国脱离巴章国而独立,自称万丹国素丹一世,号称帕南巴汉,以万丹为都城。他扩建万丹港口,修建清真寺、学校、王宫和市场,筑造防御工事,万丹发展成为南洋各国商品交换的中心。在素丹帕南巴汉·优素福(~在位)执*时采取多种措施改变农村的原始耕作,兴修水利,扩大灌溉,开拓水田耕作。使农业得到发展,农民安居乐业。年征服印度教帕查查兰王国(巽他王国)将其首都居民全部杀死,部分廷臣因为改宗伊斯兰教而保命,个别人逃到森林,传说他们就是现在巴杜伊人的祖先。在素丹毛拉纳·穆罕默德(~在位)6岁执*时号称腊图·万丹,由首席大臣孟库布米辅*,伊斯兰教长老任太傅。孟库布米以素丹名义发号施令,励精图治,健全国家制度,加强中央*权。使万丹国日益兴盛,王国经济得到发展,伊斯兰文化得到传播。万丹为国际性的商品贸易集散地,与中国、中南半岛、印度、波斯、阿拉伯和土耳其贸易往来频繁。

(三)16世纪末荷兰殖民势力开始入侵,17世纪前期万丹朝廷为争夺王位,多次发生内讧。在幼君执*时多由摄*首相专权,各地动乱不断发生。原属地雅加达等相继独立,又遭马打蓝国的*事威胁,国势转衰。年万丹沦为荷兰东印度公司属国,丧失独立。~年万丹穆斯林举行反抗荷兰殖民者的起义,年荷兰殖民主义者灭万丹素丹国。万丹国的*治制度沿袭淡目国,素丹下设参*会议,由贵族参加,作为素丹的咨询机构。*府曾一度设首相,总理全国一切*务,并设有各部大臣。地方由领主制度发展为帕提制(即以太守为地方行*长官的行省制),*队设陆*司令(称森纳帕提)和水师提督(称拉沙马拉),*事决策由素丹主持下的*事会议决定。农村村社在内地占优势,除王族和封建主外有商人、自由民、农奴。从事主要劳动的为奴隶。万丹国王室信奉伊斯兰教逊尼派教义,实行伊斯兰教法,伊斯兰教长老在宫廷参与国事。王国投巨资在主要城市兴建清真寺和宗教学校,以万丹和井里汶的清真寺最为著名。各地伊斯兰教长老封有领地和传教区,朝廷派出传教师赴各地传教,促进伊斯兰教在西爪哇地区的广泛传播,万丹和井里汶成为伊斯兰学术文化中心。

穆西河战役

(一)年著名的伊斯坎达·穆达成为亚齐苏丹国苏丹,并立志要将自己治下小邦变成南洋超级帝国,虽然计划本身看似难以完成,却挡不住君主的个人偏执和全球化经济所带来的时代红利。于是在仅仅6年之后由他亲自率领的大*便肆意横扫马六甲海峡南北,但遭受惩戒的对象基本是临近该区域的穆斯林*权,其中又以占据旧港的德马克苏丹国态度最为强硬,这让伊斯坎达直接诉诸于武力。事实上原先的德马克苏丹国并不位于旧港,而是以海对岸的爪哇岛为绝对核心,作为首个改宗伊斯兰的本地*权一度在15-16世纪间拥有很大影响力。通过对大量穆斯林商团的保护和协助填补满者伯夷帝国崩溃后的秩序真空,甚至还在年组织大型舰队北上攻打刚刚落入葡萄牙手中的马六甲城。但在该世纪中期这个原先的区域小强也因内乱和竞争者排挤而迅速衰落,有部分流亡者就渡海抵达苏门答腊,在降服于自己的旧港建立全新宫廷,接着利用那里的贸易集散地优势逐步恢复自身元气。虽无法同那些地域广大的超级势力相比,也绝不是惯于逆来顺受的羸弱小城。年伊斯坎达正式开启他当*后的第一次大规模*事游行,由于常年从海上保持着同荷兰、英国、土耳其、波斯和印度的密切交流,亚齐*队也比大部分南洋同行要更靠世界先进水平,大量原产西北欧的先进枪炮会通过穆斯林商贩运抵苏门答腊,用以装备苏丹的直属精锐步兵。

(二)同样由土耳其人增援的各式火炮足以让亚齐炮兵的规模和水准都在南洋群岛间鹤立鸡群,波斯良马则是少数骑马武士的首选座驾,而印度御夫也为苏丹维持着一支战象部队。许多苏门答腊的沿岸小邦便不约而同的在自家门前向他们俯首称臣,唯有自恃甚高的德马克人不愿乖乖就犯,还将苏丹的特使直接从山顶上抛下。面对如此恶劣的挑衅时怒火中烧的伊斯坎达并没有立即施展*事报复,因为旧港并不是沿海岸线建造的普通港口,而是一座龟缩于内河与丛林深处的巨大堡垒,若贸然使用陆*直接硬闯很可能因疾病侵袭和守*的不断伏击而损失惨重。于是返回附近的港口并下令将包括海*舰队在内的更多部队派往南方,准备沿穆西河直逼敌方核心,甚至连所有的辎重补给和版数作战人员都要搭船行进。因此整支亚齐远征*的数量也瞬间暴涨到6万多人,其中还包括有名来自奥斯曼帝国的土耳其雇佣兵。当然兵力总数仅有2.6万人的德马克苏丹国也不准备让自己的都城沦为战场,他们早已在穆西河上建立防御阵地,并利用航道中的1座小岛构建起射程足以覆盖周遭通行区域的2座炮台。负责驻守的士兵也基本都配备枪炮,能在最为有利的防御条件下封锁整条航道。更多武备稍差的动员部队则依靠丛林与河流保护侧翼,并故意守在一座石桥边静候对手光临。由于他们同样在两头部署炮兵阵地,所以能对贸然闯关者施以交叉火力。

(三)很快伊斯坎达和他的亚齐海陆*沿穆西河抵达战场,并立刻意识到守*布阵的巧妙。为了不辜负德马克方面的用心良苦,他们决定将计就计地兵分三路,用分进合击的方式摧垮对手。为此其中陆*主力将从河道北面的大路进发,故意佯攻有重兵看守的渡河石桥。海*主力则由水面硬闯,并负责将包抄分队送上北岸。为了保护这些昂贵的战舰不受炮台威胁,另一支规模更小的船队将提前绕路到战场的最南侧登陆,从后方袭击小岛上的德马克士兵。显然德马克人*队长期缺乏大规模作战经验,对伊斯坎达的布置没有任何应对措施,负责驻守小岛的精锐炮兵就从未想过有敌人会从自己的后方来袭,让炮位都直接面向北部航道。当只有几百人的亚齐水兵突然向自己射来密集排枪时便只能靠单兵武器给予回应,连额外部署在2座炮台之间的野战炮都没法保护起来。此外近万名使用火绳枪和盾矛的亚齐步兵也开始强攻石桥,尽管没有火炮等重武器掩护却有充沛的后备力量对前排进行补充,苏丹的骑兵和战象分队也赶到现场负责压阵,并且尽最大可能吸引对岸守*注意。后者虽立即枪炮齐发,还是不免为亚齐人的庞大*容而感到震撼。

(四)嘈杂噪音也妨碍他们对南面小岛的保持注意,没意识到那里的友*已是自身难保。伊斯坎达麾下的地中海式桨帆船也趁机突破河道防御,在极其微弱的守*炮击中放下登陆部队,等到德马克人发现情况不妙后包括土耳其火枪手在内的许多亚齐菁英士兵已毫发无损地完整上岸。在整场战役的最后阶段德马克苏丹将手头的预备队都悉数派往河岸,但在训练有素的土耳其火枪手面前这些仅仅是装备尚可的土著武装很快就显出疲态,无法在残酷的对射中支撑太久。他们的溃散也直接将本方主战线的虚弱后方给暴露出来,大批早已承受不住重压的士兵在发现敌*完成包抄后便争相逃离队伍,并让更多亚齐人顺利从石桥对面突破。尽管南面小岛上的驻*还能守住炮台,却对这种四散而逃的局面也爱莫能助,只得在万般无奈中向伊斯坎达的部下投降。虽然穆西河战役的过程并不复杂,参战双方的损失也不巨大,却成为亚齐展现自身*事实力的最佳样板。包括旧港在内的苏门答腊城市至此都不再敢对伊斯坎达的宗主权抱有质疑,让其影响力迅速蔓延到整个马六甲海峡的南翼。为了能寻找与之对冲的平衡力量,这些城市也不得不向入驻爪哇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敞开国门,至于大获全胜的亚齐苏丹也开始将目标调整至北方的马来亚半岛。

宁远河水战

(一)作为中原王朝传统南部疆域的中国海南总是因缺乏重大事件而很难引起史官兴趣,反过来也映衬出中央*权对这些边区的开发和控制力度较低,进而容易为各类灰色产业或地下组织创造出生存空间。特别是那些来自中国广东、中国福建沿海的穆斯林后裔纷纷为躲避海禁*策而悄悄驾船出海,不仅长期活跃在南洋各地,也免不了将海南岛作为中转站。哪怕已有大批官*驻扎在岛上的各主要口岸,也免不了为赚取额外收入而选择对之施以庇护,因此中国海南在整个明朝统治时期都是走私海商向东南亚摸索的重要起点,也是他们转运财物、出售战利品的一个中间市场。不少船主甚至靠此致富,拥有能袭击西方商船的强大武力,不断在马六甲以东维持着亦盗亦商的传统艺能。长此以往也就引起那些同样以南洋为主场的葡萄牙冒险团注意,尤其是像法利亚这种拥有较强武力的首领就为帮友人寻仇而选择长途追击。尽管部下在起航时仅有55人和1艘状态较差的小型东亚式帆船,却都乐于在刀头舔血的冒险中谋求财富。当年6月法利亚和部下们首先航行到柬埔寨海岸,并在湄公河口遭遇到第一个可疑目标。那是1艘配备着多门西式火炮的东亚式帆船,由来自明朝沿海的穆斯林系海盗驾驶,不仅在正面火力上凌驾于葡萄牙人的老破小,可抽调用于作战的人手也更为充足。但后者还是依靠个人能力优势在冷兵器肉搏中大获全胜,随即便将对方的船只也据为己有,并搭救起5名幸存奴隶。

(二)其中1个黑人先前就在其他葡人船上服役,所以透露出该船只隶属于大海盗西米拉。虽然这是一个暹罗化的名字,但背后的真正主人却完全有可能来自岭南沿海,只是为保密需要在选择落户时有过相应调整。到了7月法利亚等人驾驶2艘东亚式帆船离开相对安全的越南海岸,随后就顺着异常古老的航线抵达海南岛西部的昌化城,而流经城市以北的昌化江也是这座南海大岛上的第二大河流。因此葡萄牙人得以目睹多达40艘的水师舰船以及更多用于贸易的普通民船,这种现象的存在本身就是明朝海禁执行力拉胯的一个象征,以至于当夜幕笼开始罩整个昌化江的入海口时又有1艘体型硕大的海盗船开始悄悄入港。这次法利亚决定利用数量优势悄悄从两侧对可疑目标展开夹击,由于当时的能见度很低让对方也根本没做好充足准备,直接被20个精选的葡萄牙士兵冲上甲板。经过一番短促而激烈的搏斗会大部分船员都在恐惧趋势下选择跳水逃生,唯有绰号奎艾的首领伙同几个嫡系躲进下层舱室,结果这些人也很快因暴露行踪而被完成最后一击。留在尸体周围的胡椒、檀香木、肉豆蔻、仿制品、手工艺品和西式武器则让胜利者有从未经历过的富裕感受,只是苦于要寻找合适买家让他们不得不分配船只并各自行动。一周后法利亚等人乘坐2艘小船返回中国海南,希望在这片更为自由的土地上找到能承接大批贵重货物的商家。

(三)为此他们沿着海岸向南转进,直到抵达全岛的第四大水系——宁远河。在这里他们又遇见2艘装备西方武器的东亚式帆船,并毫无意外地与之展开火拼,结果依旧是由于船身小、火炮少在对方的26次轰击中毫无还手之力。稍后更是遭遇对方的抵近射击,不断忍受来自火绳枪、梭镖、箭矢、石头和火药罐子的来回蹂躏。由于清楚己方完全没有火力优势,法利亚只能让40名部下与自己一起保持安静,以便让对方产生错误印象,觉得是先前的火力准备已严重削弱葡萄牙人。但在跳帮行动展开后就突遭火绳枪手的密集齐射,在几分钟内阵亡掉26个成员,余下人也只能硬着头皮将自己亲手发动的作战进行下去,直到因伤亡过大而失去勇气才纵身跳入浅海中逃往岸边。于是法利亚很快便将2艘新船纳为己有,并下令把其中那艘状态较差的放火烧毁。通过其解救的同胞俘虏口述才知道对方还不是自己需要寻找的最终苦主,但却是一个带领马来奴隶发动叛乱的前葡萄牙海员,而他之所以赶在这片靠近三亚的水域出没也是因为只要向当地城镇分享战利品就能获得中国黎族的日常保护。后来法利亚的船队继续向北转进广东,并一度深入到闽浙水域。但由他们留下的海南记载却在波澜不惊中透露着许多潜藏信息,后人既能从中感受这座岛屿的丰饶,也能感叹其在漫长历史上的默默无闻。

福田湾海战

(一)年有2艘葡萄牙武装商船靠近日本西南海岸,其中1艘是体型较大而形制陈旧的卡拉克大帆船,另1艘则是体型较小而形制新颖的盖伦帆船。他们从位于马六甲的基地出发,经过刚刚落脚不久的中国澳门来到至关重要的日本群岛。他们准备在这里出售武器、生丝、香料等商品,并顺利从日本商人手中赚得白银。鉴于日本的白银价格较低,葡萄牙人可以通过在当地收获的贵重金属,再到银价较高的中国广东进货,多余货款还能用于在明朝套现*金,赚取不菲的差价。早在年就有葡萄牙商人乘坐明朝海商王直的船抵达日本,对于长期缺乏外部交流管道的日本人而言西方商人的到来对经济发展有着很大促进。葡萄牙商船此后开始定期光顾鹿儿岛等地,并习惯性的选择在平户停泊,随船而来的人中也就包括希望传播福音的耶稣会教士。本着经济需求和*事因素,控制平户的大名松浦隆信也非常欢迎西方来客,耶稣会也成功地在当地建立的自己的传教口岸。然而松浦隆信保护耶稣会传教士的目的在于贸易,随着领地内的穷人开始大量改宗,占据较高位置的传统寺庙开始受到冲击。尽管耶稣会一贯主张以文明和平的方式影响他人,但架不住许多借着教会名义来谋求私利的本地人,在他们的鼓动下发生数次打砸佛寺事件。因此松浦隆信在年就下令将传教士驱逐出境,并规定他们在5年内不得返回。

(二)但已经结下的梁子却没有烟消云散,年在平户贸易的葡萄牙人又和日本浪人发生冲突,造成1名船长在内的15人丧生。但因为不想失去贸易与武器输入,松浦隆信还是继续维持着和对方的生意往来。葡萄牙人也很快发现南面的长崎,并开始选择性地在长崎和平户两地游走,但当地的穷人也很快打着教会的名义发起暴动惹得葡萄牙人两头为难,至于发现自己失去垄断地位的松浦隆信也决心实施报复。年当船长若昂-佩雷拉的2艘船抵达长崎附近的福田湾后便收到已经重返日本的耶稣会士警告,但佩雷拉觉得自己并无危险,便让手下人上岸进行贸易。他的船上除了有来自葡萄牙本土的商务代表外还有从果阿和马六甲来的商人,甚至是登船通行的明朝走私者,而且根据经验判断2艘帆船的火力在马六甲以东海域是非常强大的存在,倒是作为岛国的日本从未被发现有强大的海上力量。然而佩雷拉并不清楚松浦隆信所在的家族恰恰是日本早期历史上的最大海寇资助者,从当年抵抗蒙古入侵开始再到后来频繁袭击辽东和朝鲜海岸的明初倭寇都有这个家族参与牵头或庇护,连后来成为东亚海上一霸的郑成功都将出生在其控制的辖区内。所以松浦隆信对于如何组织一场海上突袭是轻车熟路的,他首先联系以东面濑户内海为主要活动区域的商业城邦——堺市,在双方达成平分战利品的协议后堺港海商们便派来8-10艘帆船。

(三)松浦隆信自己也在领地内进行动员,凑出多武士、浪人和流氓以及60艘小船,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朝着长崎附近杀去。10月18日松浦隆信的船队出现于长崎附近海面,在佩雷拉惊讶的眼神中他们迅速散开,并包围葡萄牙指挥官所在的卡拉克大帆船。本着擒贼先擒王原则的日本武士们决心占领这艘葡萄牙大船,以瓦解对方的主要战力,至于看上去其貌不扬的那艘盖伦帆船则被他们暂时抛之脑后。而且因为大部分船员正在岸上贸易,卡拉克船上此时仅有80名葡萄牙人留守,除此之外就是一些黑奴帮工与明朝走私者。一贯善于攀爬的日本人很快就顺着卡拉克船的尾楼摸了上来,至于来不及攀登敌舰的后援也使用买来的火绳枪和自己的弓箭向船上水手射击。在船上人员作出及时反应前日本武士已经冲入船舱将佩雷拉控制起来,然而船上的其他人并未停止抵抗,不少人从顶部的桅篓中向下射击,其余人也以船头的艏楼为依托抵抗。虽然日本人不断爬上卡拉克船,却在甲板上被打得节节败退。葡萄牙人操起佩剑、戟和海*短矛向着更加崇尚散阵自斗的武士与浪人冲锋,逐步收复失地。最后还是日本人支撑不住,丢下俘虏逃下船去。不过这场战斗并未就此结束,近70艘松浦家的大小船只还包围着葡萄牙人的卡拉克。

(四)他们很快就有能力发起第二次跳帮攻击,船上的海员立刻打开侧舷的炮门,开始填装用于海战的长蛇炮。一直被日本人所忽略的那艘盖伦帆船也已经完成弹药填装,朝着包围友*的日本船只开火,原本专注于夺船战的几艘日本战舰瞬间陷入2艘欧洲大帆船的交叉火力之下。这对于根本没有舰炮和类似经验的前者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艘船在高强度的火力打击下很快被摧毁,逐渐没入水中。不少人负伤跳水,在混乱的海面上挣扎呐喊。接着卡拉克帆船又朝着外侧的日本舰队开火,后者只能以火绳枪和弓箭还击,丝毫不能对硕大的欧式帆船造成结构性损伤。眼看己方获胜无望的松浦氏的船队只能转身离开,以最快的速度划出对方的舰炮射程范围。他们在乱哄哄的袭击中一共打死8名葡萄牙船员,自己却有70人丧命、多人受伤。福田湾海战的规模虽然不大,却对当时的日本却有触动,之前的各九州大名只是将进口的火绳枪视为一种补充性武器,对于新式西洋火器的认识还有所保留。同样来自欧洲的葡萄牙人在他们看来不过是另一群明朝人或琉球人,在松浦氏的船队被击败后当地人开始对西方*事技术高看一眼,更多的火绳枪开始被引进和仿造,改变日本各地的战争形态。至于用武力赢得尊重的葡萄牙人也开始在长崎继续缓慢扩大势力,持续到荷兰人在下个世纪闯入远东为止。

阿克苏姆王国

(一)阿克苏姆王国也被称为阿克苏姆帝国,它是厄立特里亚和埃塞俄比亚北部地区的一个贸易国家,首都为阿克苏姆城。它存在于–年,并从前4世纪的铁器时代至1世纪之间由于非洲之角重要的战略位置,成为限制进出红海的船只的门户通道。阿克苏姆王国在库什王国(麦罗埃时期)衰落后建立霸权,并且定期进入阿拉伯半岛干涉*治。在埃扎那王(20–60)统治下阿克苏姆信奉基督教,阿克苏姆帝国最盛时版图包括红海两岸的大片地区,7世纪后由于阿拉伯人的进攻而逐渐衰亡。库施王国是非洲东部古代王国,因后期首都在麦罗埃又名麦罗埃王国。前年摆脱埃及统治独立,其统治地域包括南起今苏丹共和国首都喀土穆、北至埃及尼罗河第一瀑布间的大片地区(即今日的努比亚地区),最强盛时期曾经统治过埃及。埃及第18王朝的法老图特摩斯三世南征努比亚,直达库尔古斯地区,并将征服地区分成南、北两部分加以治理。南部以纳帕塔(今苏丹凯里迈附近)为中心称为库施,前10世纪库施逐渐脱离埃及独立,定都纳帕塔。前年库施国王卡什塔征服上埃及首府底比斯,其子皮安基(前~前在位)继而占领孟斐斯,此时库施实力极盛,几乎控制整个尼罗河流域。前年亚述人入侵,库施人被迫退出埃及,重回纳帕塔。前年因埃及第二十六王朝的攻击,库施将首都南迁至麦罗埃。前~2世纪麦罗埃奴隶制国家达到鼎盛时期,50年阿克苏姆国王埃扎纳率兵沿阿特巴拉河而下毁麦罗埃城,库施王国灭亡。

(二)对纳帕塔出土的碑文分析可知库施王位是由国王的兄弟继承的,但对其中央和地方行*机构的情况却了解不多,通过纳帕塔和麦罗埃的发掘可以看出埃及文明对库施王国的影响是极为明显的。库施王国成立之初农业和畜牧业已较发达,*金开采也是其重要行业之一。迁都麦罗埃除仍具有埃及影响外已更多显示出自己的特色,埃及象形文字被麦罗埃文字所代替,麦罗埃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第一个冶铁城市,至今还残存两堆各高近0米的废铁渣遗址,考古学者把麦罗埃称作“北苏丹的伯明翰”。库施王国农业、手工业发达,同埃及、阿拉伯和印度均有贸易联系。在麦罗埃城发现金字塔及古代宫殿、神庙遗址,还发现有彩陶、玄武岩石碑、石雕、古代罗马的镀金酒杯等遗物,以及大量的古埃及、古罗马的钱币。从地理位置来看阿克苏姆王国的发祥地大约就在东径0-40度与北纬1-17度之间,南北长为00公里,东西宽为公里。阿克苏姆的称呼最早见于公元1世纪末的希腊地理著作《厄立特里亚海航记》,二世纪的地理学家托勒密也在其著作中也提到这个地方。按人种特征来说阿克苏姆境内的居民大都属于埃塞俄比亚人种,主要由说闪米特语、苏丹语和外来阿拉伯影响混合形成的人群。其特征是皮肤暗黑稍红,头发呈深棕色,不少人的脸部立体感较强。阿克苏姆的兴起同古代东西方海上交通与贸易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石制工具的出土情况分析当地很早就有人类居住。到了石器时代晚期还出现原始的农业村社,以至于到前0年这里还出现大规模人口外流。

(三)数批移民从埃塞俄比亚高原出发,向东、南、西三个方向迁徙,最远可以抵达当代的乌干达和坦桑尼亚南部。前16世纪后古代地中海地区同印度之间通过红海进行的贸易渐趋繁荣,这一因素促进阿克苏姆王国的崛起。前0年开始阿拉伯人逐步从对岸的半岛渡海,迁入埃塞俄比亚北部,这些新来者给当地带来更好的农业、建筑艺术和多变贸易。同时也帯来新的宗教,用对太阳、月亮和金星的崇拜代了原始的树木、水流和蛇王崇拜,整个阿克苏姆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也在这个阶段有了重大发展。以提格雷的叶哈为例,当地曾是阿克苏姆地区的*治中心,也是现存的几个重要的遗址之一。在那里发现的石碑中既有红海对岸的风格,也有比其他任何地方都更古老的样式,至于陶器和青铜器等也大都是当地工匠的作品。在公元前的几个世纪里本土的库施王国步入极盛,阿克苏姆就是王国版图的一部分也是东西方留易的集散地中心,后来随着库施王国的衰落让阿克苏姆才逐渐发展成为强大的奴隶制国家。但具体的兴起时间当前还不清楚,只能从考古发现的碑文得知。阿克苏姆原先是个地方公国,在前4世纪库施还与边上的阿克苏姆进行过战争,1世纪阿克苏姆王国已经是埃塞俄比亚北部的重要势力,并开始向外扩张自己的版图。位于红海西岸的港口阿杜利斯是地中海与印度洋之间的最重要贸易中心,出口的主要货物是象牙、*金、生皮和香料。

(四)进口商品也有软铜薄板、手斧、意大利的葡萄酒、印度的铁器和棉布,当然也少不了上层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与装饰物。根据《厄立特里亚海航海记》描述从阿杜利斯港到阿克苏姆核心需要要走上8天,王国由年轻的君主-赫克尔统治,作为地头蛇的他在抽取商业税时也为人吝啬,总想要多搭一些。阿克苏姆本身是一座美丽的城堡,宫殿由塔、台、城墙和中央的多层堡垒构成,王陵上树立着饰有新月和晨星女神的圆面大墓。2世纪统一北方后又向埃塞俄比亚高原中部扩张,2世纪末阿克苏姆王国的势力已伸向阿拉伯半岛南部,国王加达拉和他的几个儿子仿佛已是亚丁湾两头的有力统治者。为了反对阿拉伯人的示巴王国,阿克苏姆与南阿拉伯的莱丹尼特结盟。20年新国王埃扎纳即王位,他青年时的家庭教师是来自叙利亚的及地图弗鲁门蒂斯,由于这位叙利亚人博学多才受到埃拉-阿米达国王的赏识被委任为宫廷大臣。阿米达国王去世后他又成为素菲亚王后的得力大臣,帮助其在埃扎纳成年前担任摄*,正是受到这位老师的影响让阿克苏姆很快将转变为一个基督教王国。0年弗鲁门蒂斯便被亚历山大城的总主教阿塔纳体斯任命为首任阿克苏姆主教,埃扎纳也在继位后大力修建教堂和修道院。

(五)这种在地中海地区迅速扩散的新宗教便通过阿克苏姆继续传播,由埃塞俄比亚北部向南慢慢进入那些依然信奉犹太教与原始信仰的部族。在改信基督教的同时埃扎纳还积极发展经济,推行文字改革。王国废除先前只有纯粹子音字母的萨贝亚拼法,实行一套新的、能标出母音的拼音方案,从而确定当代还在使用的埃塞俄比亚文字。在国王埃扎纳统治下阿克苏姆王国进入极盛时期,埃扎纳统一埃塞俄比亚北部,并西渡尼罗河攻灭白尼罗河与青尼罗河地区的麦罗埃王国(库施王国),还征服南阿拉伯地区的番米亚里特、莱丹尼特和示巴。埃扎纳自称“万王之王”,将基督教定为国教,以统一各部落的信仰。年国王加列布出兵征服也门地区,攻下重镇塔法尔和纳吉兰,并在那里派驻卫戍部队,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对阿拉伯半岛南端的控制。由于国势强盛让阿克苏姆在古代国际*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拜占庭帝国为了对抗波斯曾与阿克苏姆结好。拜占庭帝国的查士丁尼大帝不仅积极支持加列布征服也门,而且两次遣使前往阿克苏姆,要求阿克苏姆商人尽多收购从中国运到印度的生丝,转卖给东罗马帝国,以打击控制生丝贸易的波斯。年波斯占领也门,并夺占阿克苏姆的部分海岸属地和通商城市,阿克苏姆被赶出阿拉伯地区。7世纪阿拉伯帝国兴起后阿克苏姆与海外联系全被隔绝,由于贸易路线改变,昔日生机勃勃的阿杜利斯港也逐渐变得萧条冷落。百年之后一次神秘的灾害让港口被*沙覆盖,当阿克苏姆的经济实力衰落后周围部族和小国的入侵便日益频繁。

(六)他们的西边有贝贾人,东面和南面还有改宗伊斯兰的索马里人和盖拉人。其中贝贾人的力量增长很快,直接扩展到当代的厄立特里亚西部,将阿克苏姆同和北方基督教世界的陆上通道切断。迫于无奈的阿克苏姆先民就在9世纪开始转移,埃塞俄比亚的*治中心就这样逐渐转移到当代首都所在的绍阿省。其内部也迅速出现列横,因王位继承问题而爆发众多冲突,11世纪初信仰犹太教的女王游娣特改阿克苏姆国为塞米恩国。阿克苏姆的王权比较发达,埃扎纳之后的国王均称为“万王之王”,阿克苏姆本土及其附庸王国都向阿克苏姆王纳贡。国王拥有强大的*队,加列布东征也门时曾动员数万大*和多艘船只。此外国家还制定有法令,作为奴隶制国家的阿克苏姆拥有不少被称为“巴列亚”的奴工阶层,为建造宫殿和其他豪华建筑的国王和统治者也会不断从邻近部落中大肆掠夺人口。除了在劳动中广泛使用外上层还会把奴隶作为商品来大量出口,在阿克苏姆的传统输出商品中奴隶就被列为较重要一项。阿克苏姆有比较发达的农牧业和手工业,种植作物包括小麦和葡萄。农民大都会在半山的梯田上播种,利用山涧流水灌溉。在平原和附近丘陵都修建有较完备的系统,包括水库、水坝和排灌渠道。牲畜更是阿克苏姆人的重要财富衡量指标,除大规模饲养牛、山羊和绵羊外他们还懂得使用驴和骡子,因此大部分人的日常饮食就包括小麦饼、酒、葡酒、牛羊肉、蜂蜜、奶油和菜籽油。

(七)在农牧生产之外当地先民也不忘进行狩猎和驯养野象,不过关于大象的相关技能完全被国王的宫廷所操纵,因为象牙是昂贵的大宗商品,不可能让民间轻易掌握。集中的管理模式也有助于王国直接同来自北方的希腊-罗马商人交易,手工业有酿酒、陶瓷、造船等行业,冶铁、冶金、建筑、采石和雕刻等行业也有非常精细的分工,著名的阿克苏姆圆顶石碑反映其建筑艺术的成就。由于农业的迅速发展和*事需要,铁匠的技术一直被推层出新,力求与外部世界保持同步。建筑行业也引进粘合剂,就使得水石结构的房子能发展起来。阿克苏姆已使用金属铸币,铸币正反两面分别刻有国王手持宝剑和棕榈叶的图案,象征王权的威严与仁德。铸币的发行不仅反映经济生活的发达,而且对巩固国家统一、扩大王权影响有着重要意义。阿克苏姆的商业发达,国内外贸易相当活跃,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为阿都利斯。据1世纪的《红海回航记》记载阿克苏姆对外贸易的输出品有象牙、犀角等,输入品则有来自埃及、波斯、印度等地的布匹、铜铁、酒类等。他们的商队最远到印度以南的锡兰,除了最为知名的海路外内陆贸易也是阿克苏姆的重要创收方式,商人们会从阿杜利斯的内地出发,经由阿特巴拉河直至尼罗河中游,这足以确保他们抵达埃及与前伊斯兰时代的基督教世界保持接触。社会文化方面埃扎纳皈依基督教之后基督教获得广泛的传播,教会在国家的*治、经济、文化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安图基亚战役

(一)早在1世纪辉煌一时的阿克苏姆文明就矗立在红海西岸,不仅为同时的希腊-罗马水手所熟知,也与对岸的阿拉伯半岛有着更悠久的贸易传统,后来被埃塞俄比亚奉为先祖的所罗门与示巴女王就由这些现实因素给定下基调。不过当时的阿克苏姆帝国可不是后来那个自闭国度,通过长时间地利用红海国际通道早已为自己累积大笔财富,地中海世界的技术与商品经常被送往当地交换象牙和*金。本国商人也积极向东拓展,把从印度次大陆来的商人都拦在亚丁湾之外,随即又将对方的物产买下,倒手倾销到埃及境内的众多口岸。加之沿海湿润气候的滋养为人口增长提供着优质农业条件,于是直到西罗马皇帝在5世纪被蛮族*头废黜后他们还是文明世界的南方灯塔。但至关重要的东方贸易却在下一个世纪遭到萨珊波斯阻碍,后者在频繁的陆上争霸无果后开始用国王支持的船队挤占印度商港,最后靠着地理位置优势和拥有官家武装护卫的商船队,将罗马的商业影响力逐出次大陆。作为传统基督教阵营的阿克苏姆也连带受到巨大影响,当查士丁尼皇帝决定对南方商路撒手不管,他们便被君士坦丁堡当局扶正为这一路的秩序维护者,由此而来的跨海远征也将阿克苏姆的势力范围扩展到也门。

(二)然而阿克苏姆的自身体量非常有限,根本无力维持在对岸的长期*事存在。于是在萨珊波斯的远征*从阿曼方向杀到,大批不满其控制的阿拉伯人也顺势揭竿而起。也门争夺战的溃败不仅让阿克苏姆的国际野望遭到打击,也给贸易型经济的维系带来巨大伤害。大部分来自东方的货源被迅速切断,进而促使他们不得不依靠恶补农业去养活超量人口。可惜全球气候的逐步变冷又让高举农业强国旗帜的阿克苏姆遭遇二次危机,急速扩张的水利设施和高产农田造成区域内的大面积水土流失,尽管沿海的港口依然在运作却只能靠出口非洲物产来勉强度日。经济萧条的必然结局就是让所有人必须分头寻找新的出路,部分商团直接演变为海盗,定期劫掠对岸的各阿拉伯贸易据点,直到默罕默德管事的年代还有不怀好意的人士造访麦加,引得早期穆斯林武装团体发动渡海追击。但更多人是往内陆寻觅资源,并越来越依靠抓捕黑人部落民去参与奴隶贸易。7世纪穆斯林阿拉伯人的扩张开始席卷整个近东与北非大地,阿克苏姆因曾经给予默罕默德庇护,而没有被立刻指定为攻击对象。但他们的国际生存空间却因埃及的陷落而日益萎缩,尤其当穆斯林商船开始逐步接管旧贸易线路,阿克苏姆人的交流途径就更加退往内陆。好在彼时的王国周围还有许多尊奉埃及科普特派的基督教国家,暂时不至于产生过大压力,但内陆派系的随之壮大也宣告古典埃塞俄比亚时代的末日。

(三)年经济格局的变迁终于为阿克苏姆带来*治层面的剧烈震动,以内陆犹太教团为力量核心的尤蒂特公主残暴杀害几乎所有的王室成员,并在此后的40年内控制大部分领地。虽然基督教派系在她死后重新控制*局却已无法重现往日辉煌,稍后建立的扎格维王朝短暂而渺小,并成为埃塞俄比亚的历史转折点。由于昔日的沿海区域不再能被控制,内陆则依然是大批信奉犹太教或原始崇拜的黑人部族,残存的阿克苏姆后裔便在首次处于封闭环境,逐步发展出同周围所有邻居都不一样的信仰体系与世界观。这不仅让他们逐渐视欧洲的教友为异端,也和过去关系不错的埃及科普特人渐行渐远,只是由于十字*在黎凡特和埃及海岸的肆虐才让他们暂时保留了部分交流管道。更重要的是穆斯林世界依然在扎格维王朝的主要对外方向上蓬勃发展,同样出于对黑奴贸易的需要让大批海员顺着先贤步伐,跨海到更南方的东非海岸进货。这一产业链不仅促成摩加迪沙、马林迪、蒙巴萨和桑给巴尔的升级发展也让当地逐步出现有土生土长的穆斯林群体,依靠得天独厚的技术、经济和社会组织学优势,几乎对内陆部族形成巨大的不对称优势。许多饱受埃塞俄比亚奴隶贩欺凌或威胁的土著纷纷开始跑来皈依投靠,在短时间内就迅速形成一个不断膨胀的敌对集团。他们往往乐于同科普特派或犹太人保持良好协作,集中针对那些已完成自我甄别的埃塞俄比亚人。

(四)同时停靠吉达港、麦加或苏伊士的穆斯林帆船在运输效率上也胜过要走尼罗河的埃塞俄比亚驼队,他们无疑在奴隶市场的竞争中再次重创阿克苏姆后裔,这迫使后者进一步向贫瘠的内陆山区拓殖扩大自己的围猎空间和抓捕数量。一些原始部族成员也被吸纳过来成为日益壮大的代理人阶层,最后更是完成实力反超,足以彻底逆转双方的原有歧视链。于是到年新的所罗门王朝突然在内陆高原崛起,并反向吞噬扎格维王朝的阿克苏姆残余,至此这个当初依靠沿海贸易起家的次生文明彻底转变为以*事管制为核心的内陆系强权。仅仅是统治者为了强调本身独特性才以各种历史发明将自己包装为白人,并将这个传统艺能一直留存到后世。虽然统治者一直号称自己有继承自阿克苏姆王族的所罗门血统,但最原始出生地和内在文化风貌都丝毫不能支持其正统性理论。由于是奴隶抓捕者出身让埃塞俄比亚的所罗门王朝自诞生之日起就秉持浓郁的隔绝与对抗性,当早期君主派遣宗教使团造访欧洲便单方面宣布自己以外的教会都没有发展希望,加之十字*运动的彻底结束也让他们获得外部援助的渠道日益困难。即便是近在咫尺的科普特派小邦也难逃被其武器胁迫的命运,并成为内陆帝国的涉外缓冲区,讽刺的是以反抗十字*起家的埃及马穆鲁克王朝很少对这些南方山区的土包子们怀有敌意。

(五)相反开罗和亚历山大港的奴隶市场永远离不开埃塞俄比亚猎人的鼎力支持,后者早已习惯于到周遭区域搜捕黑奴,然后通过当代南苏丹地区的科普特商人转手销往尼罗河两岸。但经年累月的暴虐猎捕只能是将更多部落逼到穆斯林阵营,例如控制索马里北部和吉布提的阿达尔苏丹国就收纳大批心怀仇恨的加盟者,加上他们的沿海商团也需要出口奴隶创汇便优先将埃塞俄比亚人作为头号目标。利用自己所能掌控的海上优势绕开北部山地阻隔,不断换取由马穆鲁克工匠所打造的精良武器,相比之下所罗门王朝的对外交流面则狭窄太多。16世纪开始穆斯林更是获得强大的奥斯曼土耳其的支持,年来自索马里的传奇将领易卜拉欣开始成为阿达尔苏丹国的北伐大将*,虽然他麾下的部队质量不算上乘,数量也总是少于高原对手,却在许多方面具有重大优势。例如已控制埃及的奥斯曼帝国为他提供多人的火枪手部队,使索马里人第一次用上成建制的火器,至于来自各地的传统步骑兵队伍也大都拥有阿拉伯-突厥系装备,并具备较为统一的战术配套体系,尤其是来自阿拉伯半岛的良马让他们的骑兵完全有能力击败埃塞俄比亚对手。

(六)这年月不足万人的阿达尔-索马里联*就在欣布拉库尔战役(施姆巴-库若战役)中遭遇大批所罗门王朝士兵,后者显然对即将面临的战争强度没有任何概念,在遭遇火枪齐射后就立刻自乱阵脚。大批遭君主胁迫的封地贵族首先动摇,接着又引起更多征召部落兵的溃逃,所以即便全*损失相对轻微还是将国王的宫殿也丢给对方。穆斯林士兵则乘势劫掠,带着丰厚的战利品返回南方基地。事实上早在这次*事灾难来临前就已经有多位葡萄牙使节从海陆两端造访过埃塞俄比亚,但时任君主的大卫二世并没有捕捉任何来自外部世界的变化,因此当对方大使在6年任期结束后离开时整个帝国都仿佛从未接触过任何新鲜事物。年易卜拉欣再次率领阿达尔-索马里联*北上,准备彻底征服埃塞俄比亚全境。大卫二世也被迫倾全国之力抵抗,从各阶层中搜罗出号称多达十万人的兵力。但他们当中只有少数封建贵族有着类似中世纪骑士的装备和战术,无论其*事技艺模仿自北非的突厥化*团,还是受更为遥远的圣地十字*影响,数量都终究捉襟见肘。大部分兵丁还在使用原始猎弓作战,率领他们的重装步兵也只有很小的盾牌和长矛,完全不能同大量披甲的穆斯林同行相提并论。那些留在索马里的奥斯曼枪手也为雇主制造首批火炮,从而在远程火力方面拥有更大优势。

(七)战前大卫特意让本方士兵列阵在安图基亚湖以南地区,以居高临下之势拱卫高原入口,但还是无力抵挡奥斯曼炮兵的单方面屠杀,因此入侵者以1.2万人的兵力就再次使埃塞俄比亚人阵脚大乱。随着百余人的火枪手开始在射击中不断前进,守*阵中已有千人因各种原因而倒在原地,等到穆斯林骑兵引着大量步卒掀起总攻后所罗门王朝的菁英们也失去集中控制能力,只求在混乱中逃出生天,易卜拉欣则凭借两次大胜而成为穆斯林历史上的强大征服者。到当年10月埃塞俄比亚人最后在安巴塞尔战役中做困兽之争,但背水一战的他们还是没有受到身后的瓦拉卡河掩护,面对明显更为善战的联*以最快速度丧失秩序,在伤亡不足千人的情况下就将皇家旗帜丢给对手。此后大卫二世直到在0年病死也没能在占据上扳回一点劣势,连皇后和大儿子也被对方包围俘虏,至此古老的埃塞俄比亚已明显因长期的封闭退化而即将寿终正寝。直到幸存下来的小王子克劳迪斯继位才终于从葡属印度求来多名雇佣兵,并在年的维纳达加战役中完成绝地反杀。虽然埃塞俄比亚逃过一劫,但习惯于封闭的本土教会继续搞绝对意义的自成一系,甚至影响到宫廷决策,此后将葡萄牙人的人马都驱逐出境。

维纳达加战役

(一)早期的埃塞俄比亚贵族属于中东闪族人群的南翼分支,在《圣经》中与所罗门王大搞情感外交的示巴女王就被认为是渡海而来的埃塞俄比亚统治者,这层血缘与文化关系也让当地长期坚持犹太教信仰。从前1世纪起著名的阿克苏姆文明就在罗马治下的埃及边缘若隐若现,得益于地中海商人对红海和印度洋的开拓,整个东非海岸的被拉入国际贸易体系,文明水平大大提升。埃塞俄比亚就因靠近红海与阿拉伯半岛的也门隔海相望,从而享受到更多文明传播的红利。来自非洲内陆的*金、象牙与来自阿拉伯半岛的乳香,又或者是其他从印度方向来的贵族物品,都有机会输入当地。善于经商的罗马人、希腊人、阿拉伯人或犹太人也长期出入埃塞俄比亚境内,这为他们历史上的首次崛起创造必要条件。6世纪受到拜占庭-罗马文化影响的阿克苏姆王国开始信奉基督教,新的显贵们不仅在山区继续侵蚀坚持犹太教的部族,也曾经渡海攻打也门的犹太教王国。在对阿拉伯半岛的短暂统治时期埃塞俄比亚人控制红海与印度洋的出入口,他们的商人开始替代从埃及出发的罗马人,成为与波斯竞争印度洋贸易主导权的强大势力,最终迫使倍感压力的波斯出兵沙漠绿洲才将他们压制回非洲本土。若非埃塞俄比亚人被逐出阿拉伯半岛,后来的历史就可能会有重大不同。忽然感觉自己已经掌握国际经济命脉的波斯在不久之后也发起对拜占庭帝国的全面进攻,双方在两河、叙利亚、埃及和小亚细亚等地鏖战多年,很大程度上也方便新兴的伊斯兰势力崛起。

(二)在以上大部分地区都落入阿拉伯征服者的控制后噩运也就开始降临到对岸的埃塞俄比亚人身上,阿克苏姆时代的后期埃塞俄比亚人开始从自己的沿海撤退。原因就是穆斯林阿拉伯人开始入侵非洲。面对如日中天的征服者时土著势力几乎没有多少办法,他们很快就失去对沿海和贸易的控制,成为对外隔绝的内陆王国,这个转折点对埃塞尔比亚的影响力到当代都显而易见。9世纪阿克苏姆晚期的溃败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埃塞俄比亚人的性格与风貌,当他们意识到自己已经被伊斯兰世界包围后就只能更加依靠武力来自保,这就催生*人谋反后建立的扎格维王朝。扎格维王朝是12世纪早期–年统治埃塞俄比亚的王朝,0年一个非基督教的公主屠杀大部份的皇族和贵族,她的后继者在12世纪早期被阿皋族人所推翻。年马拉·塔克拉·海马诺特建立扎格维王朝,扎格维王朝仍然信仰基督教,并在全国各地建立多所教堂,所罗门王朝在年取代扎格维王朝。埃塞俄比亚人则在这个王朝时期逐步成为让人畏惧的山地战士,尽管对外联系不畅但埃塞俄比亚人还是尽了最大努力去保持自己的国际影响力,在同北方的埃及人关系较好时统治者就会派遣僧侣团队去列国访问。除了到圣城耶路撒冷朝拜外也会去欧洲同拜占庭皇帝或罗马教廷联谊,这就让欧洲人虽然不知道埃塞俄比亚的具体位置,却十分肯定这个基督教王国的存在,特别是在十字*时代关于埃塞俄比亚人的信息也逐渐明朗。

(三)然而当时的欧洲人却有比埃塞尔比亚人更重要的交往对象,长期以来欧洲都流传着东方基督教大国的传言,他们非常希望找到这个由约翰长老管理的地方,并形成夹击穆斯林势力的同盟。传言最初被认为源自印度,因为当地确有1世纪就传播过去的基督教会。接着更强烈的讯号从欧亚草原的东端传来,信奉聂斯托利派基督教的众多突厥汗国以及施行宗教平衡*策的喀喇契丹(西辽)都成为约翰长老的表象,无论是道听途说的马可波罗还是确实走一遭的鄂多立克都对此确信不已。当然随着这些东方基督教势力在1世纪后的衰退,约翰长老的形象开始落到埃塞俄比亚人头上。此时的埃塞俄比亚由新建立的所罗门王朝统领,他们已经完成适应内陆山区的封建化生活,并继续遣使欧洲。所罗门王朝声称他们是以色列的所罗门王和示巴女王直系后裔,国祚从前10世纪到年。所罗门王朝声称他们是以色列的所罗门王和示巴女王直系后裔,阿克苏姆帝国也是所罗门王朝统治,后来扎格维王朝取代阿克苏姆帝国。所罗门王族在年取代扎格维王朝,耶库诺·阿姆拉克建立所罗门王朝,定国号阿比西尼亚帝国。所罗门王朝统治直到20世纪,其间只中断少数几次。所罗门王朝他们成功击退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和意大利人的入侵,年亲苏联的共产主义组织“德尔格”建立社会主义埃塞俄比亚临时*事*府,废黜海尔·塞拉西一世,所罗门王朝灭亡。

(四)15世纪出访的僧侣发现欧洲人称呼自己的皇帝为“约翰”,他们极力解释这是一种误会,却还是架不住后者的浪漫主义想象,最后促使开拓大航海时代的葡萄牙人开始逐步触及埃塞俄比亚。最初是从陆上赶来的僧侣既有宗教情节,也有为葡萄牙王国探索东方所必须的地理情报因素。但埃塞俄比亚人却将之视为一件大事,因为他们看到联合外力去击败沿海穆斯林势力的希望,于是在年葡萄牙舰队进入红海后首次派出大使去拜会所罗门王朝的统治者,双方算是有了比较松散的长期联系。但时局的发展依旧出乎埃塞俄比亚方面的预料,过去已经相对稳定的边界正随着大航海时代的来临而发生改变,原本满足于沿海贸易的穆斯林势力在葡萄牙人的红海封锁策略下损失惨重。他们一边从南下的奥斯曼土耳其那里获得*火支持,一边准备通过对内陆农业地区的征服来弥补损失,作为始作俑者的奥斯曼人也希望在自己夺取印度洋之前就拔掉葡萄牙人的潜在盟友,所以在葡萄牙人完成印度洋征服的十年后埃塞俄比亚人也不得不得开始同东面的阿达尔苏丹国开始决战。后者不仅带着奥斯曼雇佣*,还有南方的索马里人支持。年阿达尔苏丹国的领袖艾哈迈德开始自己的埃塞俄比亚征服之旅,他用一支由国内土生穆斯林、阿拉伯人雇佣*、索马里志愿者拼凑而成的*队交给大将易卜拉欣指挥,一路向西横扫。

(五)全*的中流砥柱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提供的雇佣*,他们让内陆的埃塞俄比亚人第一次饱尝面对近代火药武器的苦楚。由于双方的技术和武力差距让所罗门王朝的皇帝节节败退,当时的埃塞俄比亚*队也非常依赖各山头的封建领主支持,其国土防御战略和中世纪的西欧等国类似,即用坚固的要塞去控制特定的地域来供养贵族武士和他们的扈从。如果外敌侵入境内就会遭遇到这些控制山口或农业区的要塞阻挡,当敌*开始效率低下的围攻战后其他领地内的封建主们会集结过来增援。埃塞俄比亚虽然地处偏远却也通过与北非和欧洲的接触学到一套类似骑士的制度与*事技艺,除了弓箭手和武装不佳的持矛民兵外武力核心靠人马具装的贵族战士维持。这些黑皮肤骑士还有自己的侍从团队,主要使用较长的直剑和方便格斗的小型圆盾为武器,都是精通格斗战术的武士。然而无论埃塞俄比亚*队如何尚武善战都不足以在这次全面入侵中击退对手,艾哈迈德的土耳其雇佣*人数有限却带来不少重型火枪和近代化大炮,这些武器不仅可以输出可怕的杀伤,还能恐吓那些没见识过近代战争的平民士兵。土耳其大炮也从根本上动摇埃塞尔比亚人的国防策略,入侵者仅仅需要布置一些的炮兵阵地,可以轰开十字*时代的要塞。埃塞俄比亚人没有经历过漫长的火器发展阶段,根本不可能随时升级自己的堡垒技术,只能在无可奈何中迅速溃败。

(六)如果双方在旷野上进行决战的话埃塞俄比亚人还是无法获得任何优势,艾哈迈德不仅有土耳其人的火力支持,还有大量的索马里志愿者压阵。作为东非地区最善战力量的索马里*队在很大程度上保留阿拉伯大征服时代的风貌,全*的步兵被分为弓箭手、持盾长矛兵和勇武的剑士。这就让部分学习中世纪战术的埃塞尔比亚人,不可能获得野战优势。年双方爆发规模庞大的施姆巴-库若战役,埃塞俄比亚皇帝搜集号称多达20万人的大*,同正面强攻的1.2万阿达尔苏丹*对阵。尽管埃塞俄比亚*队有人数和本土作战的优势,却还是被艾哈迈德的*队控制战局。埃塞俄比亚皇帝达维特二世只得先行撤退,留下溃兵任由敌*追杀。年的安图基亚战役和安巴塞尔战役中所罗门王朝再次战败,王国的*事力量也几乎就此崩溃,之后的十多年里他们再也无力阻止大规模的抵抗活动。到年为止埃塞俄比亚几乎处于灭亡的边缘,国内四分之三的基督徒领地已经被穆斯林*队控制,大部分城镇被入侵者洗劫一空。此后战争依然在近乎一边倒的情况下持续,惟一可以延缓阻挡在步伐的人高山地形与民间武装的偷袭。0年达维特二世在愤愤不平中去世,他的继承者也被穆斯林*队俘虏,埃塞俄比亚人只得向葡萄牙人求援。

(七)2年葡萄牙人终于出手援助东非的基督教兄弟,虽然他们一直在亚洲等地面临兵力不足的困扰,还是凑出多人的小规模部队赶往红海。指挥官是大航海瓦斯科·达·伽马的儿子克里斯多夫·达·伽马,他曾随自己的长兄一起在印度服役,兄长已经成为印度总督,而他则希望通过冒险来打开另一片天地。尽管只有多部队但达伽马还是利用当地人的帮助取得几次小规模战役的胜利,对于人力资源匮乏的第一代远海帝国而言以少打多是那些年的常态,葡萄牙部队经常用很少的火枪手部队去硬抗眼前的庞大敌*,达伽马为此特意带上部分被训练成长枪兵的东非人以及一些愿意同自己去非洲冒险的骑士。但在当年的沃福拉战役中达伽马遭到致命性的惨败,随行的名葡萄牙士兵大都力战而死。达伽马与十多名火枪手负责断后,被一发土耳其子弹打断手臂,随后他被穆斯林*队俘虏,并带到艾哈迈德跟前。久闻达伽马大名的苏丹用自己的佩剑砍下这名葡萄牙贵族战士的tl,至此埃塞俄比亚人的抵抗活动几乎是彻底失败,幸存的葡萄牙士兵不过百人不少枪炮也被艾哈迈德的*队缴获。但就是这些达伽马的追随者依然希望同阿达尔苏丹的*队决战,以便为自己欣赏的领袖报仇。

(八)同时不少埃塞俄比亚当地人也已经将达伽马视为英雄,他们一同向皇帝加拉维德沃斯请愿,要求同艾哈迈德决战,很快名埃塞俄比亚步兵被集结起来。他们由名国内的贵族骑士率领,是皇帝所能凑出的最后力量。葡萄牙人的部队也没有集中驻扎在一起,除去先前的损失与未能及时赶到的士兵外总计有70名火枪手和60名贵族骑士加入联*。他们通过一次前哨骑兵交战俘虏艾哈迈德手下的一名*官,后者在审问中透露自己主子的*队就在附近,只需要5天的路程就能抵达。而且因为已经击败达伽马,阿达尔苏丹的*队上下都已经觉得自己获得最终胜利,于是埃塞俄比亚-葡萄牙联*立刻出动,朝着对手的位置急速进发。年2月联*在埃塞俄比亚北部的维纳达加追上敌人,双方几乎同时在毗邻塔纳湖的战场附近扎营。艾哈迈德的*队依然有1.4万名各类步兵和1骑兵支持,但由于土耳其人看不惯他斩首达伽马并要求开出高额的报酬,所以有大半已经离开非洲,只留下名火枪手继续在苏丹麾下服役。尽管如此但艾哈迈德还是觉得自己在兵力、气势和技术方面都占据优势,他已经习惯对埃塞俄比亚人的胜利,并觉得这是一劳永逸解决问题的机会,起初加拉维德沃斯对于决战还持观望态度,皇帝希望等正在赶来的另外50名葡萄牙士兵抵达再开始作战,因为他觉得50个葡萄牙人比0个非洲人还要善战。

(九)但小规模的战斗已经在两*间自觉开打,更熟悉当地环境的埃塞俄比亚武士不断用骑兵袭扰阿达尔*队的粮秣征集队。后者虽然人数更多但总是疲于应付,让全*的供应开始出现问题,如果这样的对峙持续下去的话穆斯林*队可能会选择先行撤退。但在一次交锋中他们的骑兵打死埃塞俄比亚一边的著名战士阿兹马赫,加拉维德沃斯皇帝发现自己的*队开始士气低落,唯恐封建领主们不战自溃,于是审时度势地下令在次日发起总攻。2月21日早上联*走出营地布阵,对面的艾哈迈德苏丹也顺势应战。他将自己的*队分为两个部分,大量的索马里人位于第一线位置,两翼由阿拉伯和东非骑兵掩护。艾哈迈德自己和儿子一起带着包括奥斯曼火枪手在内的精锐处于第二线的预备队位置。从各地赶来的步兵占据第一线的中心,皇帝和卫队一起出现于二线位置。考虑到自身的兵力劣势时葡萄牙士兵被特意安排在*队的侧翼,包括全部的骑兵与火枪手,鉴于当时的欧洲*队习惯在右翼部署最精锐力量,这一小队葡萄牙人应该就位于联*的最右侧。战役的第一阶段穆斯林阵营的步兵成功压制埃塞尔比亚人,不仅是因为他们数量更多,也是因为在装备和战术编组上更为成功。

(十)后者的*事体制非常依赖贵族武士带动,在各方面都要略输一筹,何况在几十年的战争中包括索马里人在内的穆斯林士兵还一直占据着士气优势,无奈之下联*只能将希望寄托在两翼的骑兵交战。早已按捺不住的葡萄牙骑士和身边的埃塞俄比亚同行一起发动扭转局势的冲锋,自小在骑士文化和*事训练中成长的他们身披全套板甲,用猛烈的冲锋击溃赶来阻挡自己的穆斯林轻装骑兵。并肩作战的埃塞俄比亚骑士同样有着类似中世纪欧洲的骑马武士风尚,在这种蛮不讲理的近身血拼中优势明显,这一侧的骑兵作战也决定维纳达加战役的结局。获得胜利的联*右翼骑兵接着向左边的内侧调头,用第二轮冲锋直扑穆斯林*队的步兵阵线,鲜有面对此类冲击的穆斯林士兵在稍作抵抗后便坚持不住。此时的他们已经位于敌*步兵和骑兵的双重夹击之下,同样部署在联*侧翼的葡萄牙火枪手也伴随骑兵发起猛攻,他的火枪齐射成为动摇非洲对手的第二重要因素。这次成功的侧击最终将穆斯林阵线撕开一道缺口,不少联*士兵开始从这个缺口涌入将艾哈迈德的一线截成两段,艾哈迈德与自己的儿子一起立即带着预备队上前堵漏。苏丹为了鼓舞全*的士气特意走在队伍的前列,并且大张旗鼓地要让更多士兵看到自己。

(十一)但在预备队到位之前他就已经被近在咫尺的联*给认了出来,一个名叫若昂的葡萄牙火枪手成功命中苏丹的胸膛,接着一个没有留下姓名的埃塞俄比亚士兵冲上去砍下艾哈迈德的rt。伴随着苏丹的毙命后已经落入不利局面的穆斯林*队也开始全面溃败,赶来阻止颓势的土耳其人在混乱中被大肆砍杀,最后只有40个人得以幸存。土耳其火枪队的队长在马上同数名围攻自己的埃塞俄比亚人搏斗,最后被一名拍马杀到的葡萄牙骑士用长矛刺中。这个土耳其人死死抓住长矛并顺势击中对手的膝盖,最后被已经致残的葡萄牙人用佩剑杀死。至于其他1.5万名阿达尔苏丹的士卒则因为场面混乱而没有留下精确的损失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大部分人在乱战及之后的溃散中被杀。艾哈迈德的儿子带着40名土耳其火枪手与00人的卫队逃到后方的营地,在发现埃塞尔比亚人已经杀到后将全部的辎重、财物和女人都弃之不顾,侥幸逃出生天。无论如何维纳达加战役就以埃塞俄比亚-葡萄牙联*的胜利告终,整个埃塞俄比亚的命运也得到挽救。埃塞俄比亚人收复大部分内陆领地,穆斯林则退到沿海困守。由于葡萄牙人在后来被驱逐出境,东非的约翰长老们就不再拥有西方世界的支持。但逐步对红海以西失去兴趣的奥斯曼人也不准备继续在当地浪费时间,当代埃塞俄比亚与厄立特里亚的对立格局就从那时就已经确定下来。

蒙巴萨之战

(一)虽然在传统上蒙巴萨自认为是年才建立的港口城市,但当地的历史起源要比这种穆斯林纪年悠久许多。早在古典时代受印度洋海上贸易线路的开拓影响,整个东非海岸就成为重要的洲际贸易集散地。最初的托勒密希腊人就需要在去往东方之余也获得来自南部内陆的*金和象牙,于是有着丰富航海经验的地中海水手便贴着海岸向南前进,结果自然是促进东非地区的文明发展。一系列为进行海洋贸易而建的城市纷纷出现于古老的海岸线上,这比后来穆斯林船队在西非的探索更加古老而影响深远,坐落于海岛上的蒙巴萨便在这一时期就出现稳固的定居点。在罗马吞并托勒密埃及后更多地中海商人从红海出发贸易,蒙巴萨本地的班图人居民也因此得以享受国际贸易发展的红利。岛上的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居民财富与文明程度都与大陆亲戚拉开差距,哪怕罗马人逐步被埃塞俄比亚和波斯商人压制也不影响蒙巴萨城的口岸地位,大量的*金、象牙和奴隶依然从这里源源不断的输出非洲。但也是这种异常依赖外部世界流通的发展模式给整个东非海岸都带来隐患,少数像蒙巴萨、马林迪和摩加迪沙这样的城市都与整个内陆发展都出现脱节,一旦有某种因素去刺激内陆的人口发展的话沿海城市就可能成为攻击目标,反过来外部世界的格局变化也会影响城市本身的安危。

(二)当然这些因素在漫长的历史中表现的还不显著,尤其是在穆斯林船队开始统治整个印度洋时一切看上去还是那么的美好,来自北方的改宗者与蒙巴萨当地女王统治的部落联姻彻底改造和提升城市的发展水准。年岛上也出现比较恢弘的清真寺建筑,这是外部文化第一次突破地理阻隔直接改造当地,背后所折射的是技术与历史本身的进步。但也是穆斯林文化的输入将蒙巴萨置于一种更加微妙的位置,他们同内陆的表叔们更加疏远,还被迫绑定穆斯林在整个印度洋地区主导的文化-贸易体系,这个体系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影响城市本身。年一支规模不大却非常显眼的船队抵达蒙巴萨,这是大航海家达伽马的远征船队,他们急切地希望通过蒙巴萨获得去往印度次大陆的情报和导航员。当地人则在发现来者不是穆斯林后准备使用武力驱逐葡萄牙人,由于达伽马不准备在东非恋战让船队很快就航行去与蒙巴萨是竞争关系的港口——马林迪,蒙巴萨人也因此暂时躲过一劫。但在两年后第二支去往印度的葡萄牙舰队就对这里大打出手,城市本身遭到巨大破坏,仅仅是因为来者兵力不足而免于被占领的命运。葡萄牙人的到来也意味着蒙巴萨过去所依赖的穆斯林航海体系即将崩溃,很快穆斯林商船在东方的屡受打击也让蒙巴萨的经济陷入停顿。

(三)原本是外部世界连接非洲内陆的支点几乎对两头都失去控制,蝴蝶效应开始发挥作用,不再能接到各种订单的沿海部落跟着蒙巴萨人一起衰退,他们的衰微本身也让深入内陆抓捕奴隶的频率大减。原本定期遭到减丁打击的原始部落开始缓慢的人口增长,当人口开始超过当地原始环境的承载能力时各种更加暴力的屠杀与食人行为就会越来越多,象征着文明开化的穆斯林团体则只能在沿海继续苟延残喘,尤其是葡萄牙人在8年攻打并控制城市后他们就更需要寻求新的外部强权来支持自己。已经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奥斯曼帝国是蒙巴萨人惟一的选择,由于葡萄牙人开拓的好望角航线与东方殖民地体系,奥斯曼人在地中海东部的垄断受到很大打击。虽然他们在陆地上击败马穆鲁克埃及与萨法维波斯,却发现红海与波斯湾的出口已经被葡萄牙人用要塞和战船堵住,于是奥斯曼帝国在不断忙于在欧亚大陆两头打仗的同时也不忘定期出动舰队去印度洋捣乱。16世纪80年代奥斯曼帝国已经察觉到葡萄牙人的衰退,当西班牙国王的*队开进里斯本后葡萄牙本土的资源也就成为西班牙欧陆争霸战争的成本,葡萄牙在外海的领地依然保持着原先的权益,却已经很难得到足够份量的支援。奥斯曼人也审时度势的将战场从印度拉回东非,因为葡萄牙人更重视对印度沿海的防御,奥斯曼人从红海南下的征程也比去印度要轻松很多。

(四)大海盗米尔·阿里·贝格是奥斯曼方面最积极的南下战略执行者,他从年开始就不断尝试突破红海与波斯湾两个方向上的葡萄牙防御体系,几年后他更是认定葡萄牙人的软肋就在东非,数次袭击同葡萄牙友好的港口城市。为了自己能够获得更多支持的贝格经常向苏丹夸大红海地区的*事威胁,苏丹不把那里视为主要的进攻方向,所以也懒得对贝格的谗言去多加考证。贝格就经常要到一些份额不大的支持,然后以苏丹的名义开始在红海与东非劫掠,树大招风的他很快就受到蒙巴萨统治者的邀请前往防御城市。年贝格抵达西奈半岛的苏伊士港,按照苏丹之前给予的承诺计划应该有10艘人员齐整的桨帆船战舰在等候着他,然而他失望地发现真正建造好的战舰只有4艘。好在多余的大炮可以被一同带到蒙巴萨,贝格就希望以这点微薄的兵力去抵御即将到来的进攻。葡萄牙指挥官托梅·德·索萨的部队同样捉襟见肘,多士兵和水手分别搭乘2艘盖伦帆船、6艘大型桨帆船战舰、7艘中型桨帆船战舰、8艘小型桨帆船战舰,这样的兵力注定舰队的火力不足,更加依赖近距离海战和突袭。结果在从印度的果阿出发后就有1艘船在风暴中沉没,另1艘被迫返航,其余的舰船也是不同程度受损,尤其是2艘火力最强的盖伦帆船与船队分散。

(五)月5日葡萄牙船队终于兵临蒙巴萨城,他们发现贝格已经将带来的大炮都部署在一座崭新的炮台上,如果有人要从外海硬闯就会暴露在这座炮台的射程之内。2艘桨帆船战舰被部署在港内的航道上,以便拖住葡萄牙战船,让后者必须在一段水面上继续遭受炮击,另2艘战舰则被部署在城市所在岛屿的西北角待命。葡萄牙人清楚奥斯曼人的防御虽然看似兵力不多,却是后者最擅长的近海防御策略,这种打法也非常适合对抗西欧人的全装大帆船,一旦采取强攻那么很可能在航道上遭到巨大的损失。最后仅仅是因为指挥官的不愿放弃,舰队才勉强同意发起试探性的攻击。8艘小型桨帆船战舰做前锋部队,首先试图越过炮台的火力封锁区,在它们的身后才是7艘中型桨帆船战舰和4艘艘大型桨帆船战舰。奥斯曼炮兵很快就发起轰击,却没有能够命中目标。在前2批战舰迅速通过后炮台才完成填装工作,赶在最后的大型桨帆船通过时进行第二轮射击。但葡萄牙战舰也已经将船头的主炮对准他们,并通过更快的射速击杀大量的奥斯曼炮兵与*官。十多名陆战队员在一名贵族骑士率领下登陆到炮台附近,将选择躲藏的敌人全部杀死。贝格的部署明显是用来对付一支大部分由帆船组成的舰队,出乎他意料的是葡萄牙人这次选择以桨帆船为主要进攻手段根本不担心战舰在浅水区的机动问题。

(六)2艘港内的奥斯曼战船就这样被超过10艘的葡萄牙船包围,双拳难敌四手的窘迫让他们很快就选择弃船上岸,进攻者不仅在近距离内用大量的小型火炮扫射,还有人跳入潜水追杀逃跑的散兵游勇。索萨一面让人阻止士兵擅自行动,一面派人将俘获的奥斯曼战舰控制起来。他们在船上发现贝格劫掠来的大量战利品,同时近百人的登陆部队去到炮台位,将里面全部的火炮拆除带走。考虑到还有2艘奥斯曼战舰的存在,索萨又让4艘船在狭窄的航道内待命以防万一。双方很快就又爆发激烈的第二次小规模海战,百余名负隅顽抗的奥斯曼人被大量杀伤,70多人成为俘虏,而他们仅仅打死2个葡萄牙士兵。当天晚上葡萄牙已经基本控制炮台与海港航道,他们对获得战利品进行分配,并迎来蒙巴萨统治者的求和使节。索萨同意进行24小时的休战,但城市和所有土耳其人都必须来向他投降。月7日静候对手来向自己投降的葡萄牙人发现整座城市的气氛都非常诡异,他们马上出动人的陆战部队,兵不血刃地占领蒙巴萨。但问题是本地的统治者、居民和贝格率领的奥斯曼 都去哪了?原来在葡萄牙舰队兵临蒙巴萨的同时让城里人更恐惧的对手也从内陆杀到,有2万多来自内陆的食人族部落战士正在席卷沿海的很多地方。由于穆斯林奴隶贸易在当地的萧条,这些部落的人口在缓慢增长中超过临界点,一场惨绝人寰的浩劫就此拉开序幕。

(七)在葡萄牙舰队同奥斯曼人在海港交战时城里的大量土著部队正在一水之隔的大陆上迎战食人族的进攻,但他们既没有数量优势也没有装备多少从欧洲和土耳其人那里获得的新式武器,结果在食人族的亡命攻势下很快就土崩瓦解。大部分逃回蒙巴萨本岛却已经不敢回到城里,只能选择在城区外的林地里躲藏。当天食人族部落的代表赶来拜会索萨,向他庆祝战斗的胜利,同时也希望与葡萄牙人结盟。条件仅仅是允许他们登陆蒙巴萨,将可以找到的任何战败者都抓住吃掉。葡萄牙方面也清楚自己不可能很好的控制住蒙巴萨,于是给了这群从天而降的盟友以一天时间,完成血腥而不可思议的仪式。但葡萄牙人也要求凡是自己挑选出的重要俘虏,食人族不得擅自捕食。于是在月8日异常讽刺的一幕在蒙巴萨城上演,葡萄牙人将全部的船都开到海滩附近,开始将包括土耳其志愿兵在内的重要人物带走。2万多食人部落战士开始从西北面登上岛屿,大肆搜罗自己的口粮,包括奥斯曼人士兵在内的几乎所有城市人口都向着葡萄牙人所在的海滩奔逃而去。祈求曾被自己视为不共戴天对手的异教徒立刻将自己俘虏,因为就算被俘虏一千次也好过被原始部落抓住吃掉。葡萄牙人便将剩余的大部分奥斯曼士兵和城里的头面人物都抓到船上,依然想要宁死不屈的贝格虽然已经上了葡萄牙人的名单,却仍旧遭到食人部落的追杀。

(八)他和一群人在慌乱中拼命逃向海边,这位曾在东非大名鼎鼎的反西方战士在恐惧驱使下跑的比谁都快,直到他纵深跳入海中奋力游向准备离开的葡萄牙战船才终于松了口气。被俘后的阿里还大言不惭的表示:“宁做基督徒的俘虏,也不能以上餐桌的方式提前去见安拉!”至此年的蒙巴萨之战就在这种让的混乱中结束,2万名食人族的乱入居然对葡萄牙和奥斯曼这两大印度洋霸权控制者都产生影响。葡萄牙人很快就开始准备在蒙巴萨驻*,正式掌管这个给自己带来许多麻烦的城市,先前还与他们结盟的食人族很快就成为必须武器驱逐的对象。后者本想违反协议,继续在岛上进行狩猎,最后在近代化武器的威逼下才乖乖的离开蒙巴萨。奥斯曼人虽嘴上不说在实质上已经决定放弃在印度洋地区的无休止战斗,他们意识到自己没有足够的资源再分配到南方战线,那种通过宗教情节与利益宣传挂钩的统战模式只能笼络少量能力不足却很有贪欲的地方领袖。对于广袤的黑非洲本身而言不过是九牛一毛,花钱、出兵后最后还得不到非洲人的一句好话,实在是让他们自己都觉得心寒。至于阿里·贝格这样的冒险家纯粹将帝国的支持视为自己捞好处的手段,当自己的行为捅出篓子又毫无能力进行收拾,到头来损失最大的还是他的非洲支持者与愿意为其背书的奥斯曼帝国,于是印度洋西部与东非海岸的平衡又这样继续维持一百多年。

东吁战争

东吁王朝

(一)东吁王朝(~年)是缅甸历史上强盛的封建王朝,中国史籍称其为冬乌、东胡、底兀剌,嘉靖至万历年间又译作洞乌、洞吾、洞武、蛮东牛。王朝因莽瑞体于年在东吁创建故名,东吁古代缅甸区域冲要,是明朝自云南布*使司、交趾布*使司通往缅甸各司的中心。1世纪末缅甸辉煌一时的蒲甘王朝灭亡,此后缅甸进入大分裂时期。缅甸北部形成掸族统治的以阿瓦城(今曼德勒附近)为中心的阿瓦王朝,而南部则形成孟族统治的以白古(今勃固)为中心的白古王朝。从年到年两国不断发生冲突,史称“四十年战争”。除了这两个大国之外尚有东吁、木邦、孟养、孟密、阿拉干等国,其中尤以缅族的东吁最强。掸族统治阿瓦后缅族不堪忍受其压迫,纷纷移居东吁。四十年战争时东吁远离战区,未遭战争破坏,成为缅族逃避战争和灾荒的避难所,因而人口不断增多。年以后统一的缅甸封建国家陷于分裂,群雄角逐,干戈不息。从年到年蒲甘王朝虽然名义上还存在,但只是名义上拥有王室的位号,掸族上层成为上缅甸的实际统治者以阿瓦为中心,建立掸族与缅人的联合*权。缅人大量迁往锡唐河流域,在那儿建立东吁*权,南部的孟人王国和西部的若开王国在这一时期保持独立。这种分裂的局面持续两个半世纪,直到16世纪50年代才由东吁王朝再次统一缅甸。

(二)蒲甘王朝的那罗梯柯波蒂被杀后他的一个儿子达拉侯乔苴于年在蒲甘被拥立为国王,但乔苴没有*队且不掌实权,只得承认掸人三兄弟的地位。掸族统治集团内部最为野心勃勃的是老三僧哥速,早在年他就擅自采用象王”的称号,年自封为国王。年长兄散哥也死后他*死二哥阿刺者修伽兰,建都阿瓦以南10公里处的邦牙。年他的儿子修云越过伊洛瓦底江,在实阶建立王朝与其父对立,蒲甘、邦牙和实阶就形成三足鼎立、各自称王的局面。在蒲甘王朝崩溃过程中南方的孟人建立勃固王国,勃固王国的建立者是伐丽流(意即“自天而降的国王”)。年蒲甘陷落后他控制卑谬和东吁以南的广大地区,建都马都八(今毛淡棉)。伐丽流为巩固统治,下令由僧侣们编纂法典,取名为《伐丽流法典》,是缅甸最古老的一部法典。年伐丽流被多罗跋的外孙暗杀,他的弟弟继位。在此后的0多年中这个孟人王国连续爆发王室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竟六易国王,15年频耶宇即位后迁都勃固才稳定国内局势。蒲甘王朝瓦解后在缅甸产生的另一个王国是若开,地处缅甸西南海岸的若开,与缅甸中心地区伊洛瓦底江流域隔着山峦重叠的若开山脉,交通十分困难。蒲甘王朝强盛时期曾把若开置于松散的统治下,蒲甘王朝土崩瓦解后若开又成为独立王国。

(三)14世纪60年代缅甸三足鼎立的分裂局面已定,即以阿瓦为中心的伊洛瓦底江中游地区的掸一缅人*权、西南的阿拉干和南部孟人的勃固王国。上下缅甸的对峙局面形成后保持10多年的和平,年勃固孟人王国国王频耶宇和称雄北方的阿瓦国王明吉斯伐修寄在两国边境会晤,结为友好盟邦。年频耶宇死后其子罗娑陀利继位,阿瓦和勃固爆发一场近40年的战争。这场战争的主要原因是阿瓦王国想控制整个伊洛瓦底江流域,取得出海口,因此这场战争主要表现为阿瓦进攻勃固,主战场在下缅甸。但是明吉斯伐修寄在年和年两次远征下缅甸都遭到失败,年明吉斯伐修寄之子明恭即位,罗娑陀利转而率领水*沿伊洛瓦底江而上进攻阿瓦。在这次交战中双方互有胜负,在卑谬附近相持不下,结果罗娑陀利和明恭在卑谬的瑞珊陶佛塔前誓盟来达成和平。不久战争再起,从年到年阿瓦5次进攻勃固,勃固*队也发动过一次反攻,双方都没有取得胜利。长期的战争打得双方都筋疲力尽、两败俱伤,到年罗娑陀利仅占有勃固和马都八两地。而阿瓦王国连年征战也使得民不堪命,阿瓦国王明恭的爱子弥利乔苴在勃固被俘并死于勃固。年明恭死去,次年罗娑陀利也去世,这场战争才完全宣告结束。近40年战争的结果是阿瓦王朝的力量遭到削弱,勃固王国的经济也受到极大的破坏。

(四)阿瓦王朝(~)是掸族先民在伊洛瓦底江中下游地区建立的古代王朝,由夺取蒲甘王朝*权的“掸族三兄弟”后裔德多明帕耶于年在阿瓦城(今缅甸德达乌县境内)建立,7年被同为掸族的麓川王室代替,年被缅族的东吁王朝所灭。阿瓦的北面是缅甸著名的伊洛瓦底江,东面是伊洛瓦底的支流米坦格河,南面和西面是连接上述两条河的运河。它的整个城市布局不同于缅甸的其他四方形的都城,而像一只蹲坐的狮子。年缅甸的蒲甘王朝为元朝忽必烈所灭,设立缅中行省。年由夺取蒲甘*权的掸族三兄弟的后裔德多明帕耶在阿瓦城(今缅甸德达乌县境内)建立故名,统治缅甸中部(上缅甸)。年元朝灭亡,明朝兴起。中国仍然是大一统的封建帝国,缅甸各王邦部落仍是分裂状态,大多臣服明朝,接受土官封号,为明朝的“土司”。明吉斯伐修寄执*时若开王国一度成为其附庸,年与白古王朝国王彬尼亚乌结为联盟。18年阿瓦王派板南速勒入贡中国,翌年又遣使入贡,明廷设缅中宣慰司。~年由于孟族统治集团之间有矛盾,在渺的孟族封建主劳骠要求阿瓦王进攻白古王频耶宇之子罗娑陀利,阿瓦王朝与白古王朝爆发战争,历史上称为四十年战争,国力因此消耗殆尽,年双方联姻结盟后这场战争始告结束。战争期间国力消耗殆尽,农田荒芜,人民迫于饥馑、战祸纷纷向东吁逃荒和避难。年阿瓦王朝被东吁王朝所灭,共历19代王。

(五)统治着缅甸北部(上缅甸),与白古王朝南北对峙。有人认为阿瓦王朝为缅人所建,阿瓦王朝在国王明吉斯伐修寄执*时(~1)巩固上缅甸的统一,促使掸族、缅族一起兴修皎克西齐道坝和密铁拉湖等水利工程,农业有所发展,国力日增,连阿拉干也一度成为其附庸。年与白古王朝国王频耶宇结为联盟,但是这个联盟只保持15年。由于孟族统治集团之间有矛盾,在渺的孟族封建主劳骠竟要求阿瓦王进攻白古王罗娑陀利,于是爆发战争(史称四十年战争)。年双方联姻结盟后这场战争始告结束,在战争期间掸族大批南迁至人口稀少、土地肥沃的下缅甸。阿瓦王朝同中国关系密切,元朝在此设立任命宣慰司等各种官职名号,为缅甸修筑叫栖水利工程(在今曼德勒南部),并开凿墩兑运河。这两项对缅甸农业生产发展起重大作用的水利工程,当今仍在为缅甸人民所利用。据英国人史谷特和勃朗两人的考证今缅北的玉石矿是在1世纪由云南的一个小商贩发现的,开采玉石的技术也是由中国传人缅甸的。18年阿瓦王派板南速勒入贡中国,翌年又遣使入贡,明廷授阿瓦王为缅中宣慰使。年明廷派钱古训、李思聪至云南麓川,调停阿瓦与麓川之间的纠纷,使双方罢兵和好。年又派张洪使缅甸调停阿瓦与孟养之间的纠纷,钱古训写的《百夷传》和张洪写的《使缅录》等书均为珍贵史料,对研究明代的中缅关系有很大价值。和14年明廷又两次遣使至阿瓦,调解阿瓦和木邦的冲突。

(六)阿瓦王朝由于长期战争导致国力消耗殆尽,农田荒芜,人民迫于饥馑、战祸纷纷向东吁逃荒和避难。北方的木邦和孟养等土司就乘机发展自己的势力,7年孟养土司思伦联合木邦及孟密攻占阿瓦城,杀阿瓦王莽纪岁,立自己的儿子思洪发为阿瓦国王。此后残杀缅族僧侣,毁坏佛塔,焚烧佛经。这些暴行激起缅族人民的强烈愤慨,2年东吁王朝进*卑谬,思洪发在卑谬惨败后就一蹶不振,各地缅族人民纷纷起义。年思洪发被缅臣明吉耶襄所杀,年阿瓦王朝为东吁王朝所灭。勃固王朝亦译白古王朝,是蒲甘王朝瓦解后建立的一个缅甸地方割据*权。下缅甸孟族首领伐丽流于年在马都八建都为王,年迁都于勃固,建立了该王朝。从年起阿瓦王朝出于经济利益和向下缅甸移民的需要与勃固王朝进行长达40年的战争,40年战争期间双方更迭三代国王。年后上、下缅甸都受到战争的灾害,勃固王国在女王信修浮(—)和其女婿达摩悉提(—)执*时期达到极盛时期。伐丽流趁蒲甘王国的衰败称霸下缅甸,年向中国称臣。伐丽流时期缅甸出现最古的法典——《伐丽流法典》,后来伐丽流被他的几个外孙刺杀,众大臣清除这些叛乱者,伐丽流的弟弟继位。这一时期孟族向外征讨景迈,获得蓝本村等地。国中*局不稳,土匪猖獗,甚至有王子被掸族移民刺杀的事情发生。

(七)15年频耶宇继位,景迈入侵直通县等地,经过年苦战终于击退强敌。年修建瑞德宫宝塔,一次频耶宇狩猎,时其亲属竟发动叛乱自立为王,频耶宇欲联景迈*进攻。年他倚重的一个大臣病故,只好迁居勃固。频耶宇晚年宫廷*变频仍,国内战事不断。年罗娑陀利得到勃固人的拥戴成为新王,初时缅人的压力尚不大,罗娑陀利派七百人征服仙道卫。年罗娑陀利的统治达到顶点,不但打退北缅*队,亦成功镇压各方叛乱,但此后走向衰落。虽然年打败阿瓦*,但北方掸族、缅族大*压境,南方民族亦频频出击。勃固同中国元、明两代关系密切,元朝称它为“登笼国”,曾遣管竹思加出使其国,国王遣其舅兀剌合莱随同中国使者来华报聘。明朝称“得冷国”(都是“得楞族”的对音,即孟族国家),又称大古剌(即白古),年明朝遣使周让至其国,立大古剌为“宣慰使司”。~年大古剌宣慰司和底马撒宣慰司不断遣使来中国,年1月为东吁王朝所灭。早在明吉逾(~在位)时东吁就与阿瓦联姻,又与强大的白古王朝结盟,牵制住阿瓦王朝的进犯。年莽瑞体开始进攻白古王朝,年攻灭白古王朝。后莽瑞体推行团结孟族的*策,使孟族将士为其所用,并雇佣有近代武器和战舰的葡萄牙兵。1年攻占对外贸易要港马都八,2年攻克卑谬。

(八)莽瑞体去世时缅甸中部和南部基本统一,1年莽应龙继位,他灭阿瓦王朝,征服各掸邦,完成缅甸的第二次统一。为发展*治、经济、文化采取一系列措施,*绩卓著。莽应龙死后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各地封建主重新割据。阿拉干王朝封建主乘机率葡萄牙雇佣兵,并同东吁封建主联合于9年攻占白古,俘获缅王莽应里。东吁王朝危在旦夕莽应龙幼子良渊王(0~5在位)挽救这一颓势,占领以阿瓦为中心的地区,保住上缅甸半壁河山。继其王位的阿那毕隆(5~8在位)又光复下缅甸的所有失地,特别是于年收复被葡人占领的沙廉,从而再次完成缅甸的统一。他隆执*时(9~8)国富民强。他放弃劳民伤财的对外扩张战争,致力于国内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分配土地给无地农民。年他还进行一次全国性普查,编制各地户口、耕地面积、产量和税赋情况的调查统计,作为征税和征调劳役的依据。莽达时(8~1)国力日衰,7年荷兰和英国东印度公司在缅甸设分公司。8年和年法国和英国东印度公司又在沙廉设分公司,控制其对外贸易,殖民势力侵入缅甸。东吁同中国明朝关系密切,年迁都阿瓦后又称阿瓦,明朝于年在底兀剌(即东吁)设宣慰使司,年和年东吁曾两次遣使来中国入贡。

(九)~年莽应里曾进犯云南被击退,9年南明永历帝朱由榔狩缅,缅甸王莽达、莽白等无力抵御吴三桂的进攻,只得引渡朱由榔,以换取清*的撤兵。莽应里(年11月9日——9年11月0日)是白象王莽应龙之子,他继承一个强盛的国家,但因穷兵黩武导致多次对外用兵失败,最终被俘杀。年莽应龙出兵阿拉干,占领仙道卫城,但他在*中染病不起。1年辉煌一时的莽应龙去世,他还没有完成入侵中国的心愿就离开人世。即位的是他的儿子莽应里,他1岁时就跟随莽瑞体入侵阿瑜陀耶,此后追随父亲征战三十余年,即位时已经46岁,是位成熟而有力的君主。在2年底泰缅主力决战于泰国廓沙拉,结果缅*大败,孤*深入的统帅即缅甸王储阵亡。缅甸从此在泰缅战争中转而处于劣势,这是莽应里万万没有想到的。年以后泰*掌握战场主动权,不断向缅甸发动进攻。年泰*攻占缅甸南部的土瓦、丹那沙林,同年缅甸发生孟族反叛事件,莽应里盲目扩大镇压的对象,这激起孟人全面的抗争。毛淡棉的孟人头领依附于泰国纳黎萱,4年泰国又进占毛淡棉、马都八等地,吞并缅甸南部狭长地带大片领土。

(十)与此同时纳黎萱还攻破东邻柬埔寨,泰国进入昌盛时期。此时的莽应里已经没有能力再对外发动大规模战争,但是他的周边各国却不愿意给他喘息的机会。4年明朝云南巡抚陈用宾在腾冲设立八关,留兵戍守,又募人前往泰国相约夹攻缅甸。而和缅甸有世仇的木邦则更加积极,他们主动出击攻打东吁王朝。缅甸最初经常以猛卯的土司多俺为向导进犯东路,而这次木邦罕钦生擒多俺并将他斩首,向前修筑猛卯城堡,大兴屯田。同年明朝*队和木邦等土兵大败莽应里派遣的孟密土司思仁攻打蛮莫的*队,将思仁的帮凶丙测杀死,由此中国明朝的力量在北缅取得大胜。而南方的泰国国王纳黎萱响应明朝的号召,于5年率领大*,第一次攻打东吁王朝首都勃固。阿拉干的国王明耶娑基应莽应里之邀派遣葡萄牙人勃利多率葡萄牙雇佣*同东吁王朝联合,并侵占沙廉。而清迈的兰那泰也派遣部队援助缅甸,造成泰国纳黎萱这次没能攻陷勃固城。但此时的东吁王朝已经失去霸主的地位,5年之后的东吁王朝已经失去辉煌,莽应里也在没有对外发动侵略,只能自保于都城之内。卑谬、阿瓦、清迈相继宣布独立,莽应里在东吁的堂弟更是对勃固的王座垂涎三尺,缅甸各地再次陷于*阀割据的状态。

(十一)8年老挝也脱离缅甸的统治,重新与明朝交好。与此同时泰国纳黎萱聚集边民在毛淡棉屯田,以准备充裕的*粮,同时与东吁侯以及阿拉干王朝联合,准备同时进*勃固。三方约同于9年一同攻打勃固,结果阿拉干王朝的葡萄牙雇佣*和东吁侯抢先动手,莽应里如同待宰的羔羊。阿拉干人占领沙廉并将该城洗劫一空,随后在勃固城下与东吁*队会师。莽应里的卫队抛弃这位可怜的国王,联*顺利地进入都城,瓜分财宝和王女,莽应里被东吁侯监禁。当9年纳黎萱从泰国发兵而尚未赶到缅甸时勃固已变成一片废墟,纳黎萱因为没有分到战利品十分恼火,又去攻打东吁。但由于东吁的盟友阿拉干人的干扰使得他后勤供应不济,纳黎萱颓丧地撤退了,5年纳黎萱在攻打阿瓦时因疽疾并发而死,享年50岁。莽应里被俘后不久便被杀害,不过莽应里的死亡并没有使东吁王朝最终灭亡,莽应龙的幼子良渊王(0—5在位)挽救这一颓势,占领以阿瓦为中心的“粮仓”地区,保住上缅甸半壁河山,史称良渊时期。继其王位的阿那毕隆(5—8在位)又光复下缅甸的所有失地,特别是于年收复被葡人占领的沙廉,从而再次完成缅甸的统一。

(十二)他隆执*时(9——8)国富民强,他放弃劳民伤财的对外扩张战争,致力于国内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分配土地给无地农民。年他还进行一次全国性普查,编制各地户口、耕地面积、产量和税赋情况的调查统计,作为征税和征调劳役的依据。但到缅王平达力时(8——1)国力日衰,9年明朝末代皇帝(南明永历帝)朱由榔逃亡到缅甸,当时缅甸已无力抵御清朝云南王吴三桂的进攻,只好引渡永历帝,以换取清*撤兵。以后东吁宫廷兄弟阋墙,国王不断更迭,英荷殖民者又乘机而入。早在7年荷兰和英国东印度公司就在缅甸设分公司,8年和年法国和英国东印度公司又在沙廉设分公司,控制其对外贸易,殖民势力开始侵入缅甸。东吁王朝后期越来越多的阿赫木旦和阿台沦为奴隶,致使中央*府控制的人力减少,统治力量越来越虚弱。另外官吏的贪得无厌,贪污行贿、横征暴敛,肆行无忌地奴役治内的居民,是导致东吁王朝覆没的重要原因之一。年缅甸发生孟族起义。年孟族*队占领首都阿瓦,结束东吁王朝的统治,此后贡榜王朝继而崛起。

#世界历史#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班牙历史沿革第十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