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或许是因为小时候艰苦的生活,也或者是因为长征时期让人难以忘记的经历,朱德对野菜总有一种特别的情怀。即使是在和平年代,他也对野菜“念念不忘”。
让自己的孙子吃“野菜宴”,外出时,嘱咐当地工作人员不要搞特殊,吃得简单点。但是,唯有一样食物,只要有机会,他便会要求工作人员做,那就是野菜。
图|朱德
请孩子们吃“野菜宴”
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连续遭受三年的自然灾害,据史料记载:“年粮食产量跌落到年的水平。许多地区因为食物营养不足而相当普遍地发生浮肿病,不少省份农村人口死亡增加。”中央只能将每个国民的口粮量减到最低限度,为了共同度过这个难关,中央号召全体共产*员带头,“低标准、瓜菜代”,国家干部带头,首当其冲的便是领袖。
毛泽东自报的粮食定量是每个月26斤,刘少奇报得最低,每月只有18斤,周恩来24斤,朱德和毛泽东一样,也是26斤。在领袖们的带领下,整个中南海勒紧了裤腰带,长此以往,虽然节省了粮食,但是饥饿和营养不良的现象却增加了。为了尽可能地让大家增加一些营养,人们便想出了一个办法:采集一切可食用的植物,和粮食掺在一起吃。
图|困难时期的生产
在中南海里,特别是沿着中南海的外墙,有不少榆树,榆树的籽形状有点像古钱,俗称“榆钱儿”,在嫩的时候可以食用,所以这也便成了大家最先吃的食物,采摘之后,大家把榆钱儿和在面里,蒸出的馒头个头会大一点,更容易让大家有饱腹感。
除了榆钱儿,大家还会挖野菜,但是,很快这些自然生长的“食物”很快就被摘光了,于是人们就开始种植野菜。那个时候,除了寄宿在学校或者是在学校订餐的孩子依旧在学校吃饭外,平时在家里吃饭的孩子大多都到食堂吃饭,朱德的孩子也是如此,而且还让自己的孙子也去,并且对他们提出要求:不准经常买好菜,不能超过大多数人的伙食标准,不能超过自己的定量。
一天早上,朱德和妻子康克清在外面散步,看见地上的野菜,都不约而同地弯腰去挖。其实,早在抗战时期,朱德和康克清就已经养成了这个习惯,每年到春暖花开的日子,总会挖些野菜回家。当时,已经六七十岁的朱德,身子骨依然硬朗,一棵又一棵,眼睛还在寻找着自己叫得上名的野菜,不知不觉间,手上沾满了泥,袖口、裤脚都被露水浸湿了。
图|朱德和康克清在北京
看着满满一兜的野菜,朱德非常开心,他笑着对妻子说:“今天孩子们都休息,请他们吃顿‘野菜宴’”。康克清听完后,说:“我亲自来给孩子们做,不过你可要给他们讲讲咱们在长征时期吃野菜的故事。他们现在都只有八九岁,刚上二三年级,不懂得什么叫吃苦,更不懂得胜利的来之不易。”
朱德和妻子散完步回到家之后,便开始着手准备中午的“野菜宴”,午饭时间到了,桌子上摆的除了平时常吃的家常菜,还多了几碟平时不常见的凉拌菜、炒菜和颜色很重的菜汤,还有一大盘窝窝头。
图|朱德与妻子康克清、孙子朱和平(朱琦之子)
小孙子见桌子上多了几盘绿色的蔬菜,也没问是什么,拿起筷子夹起来就往嘴里送,刚嚼了几口,就一脸嫌弃并且吐着舌头,嘴里喊着好苦呀,小孙女好奇地问道:“爷爷,这是什么菜呀?不好吃?”
但是孩子们看着朱德和康克清妈妈大口大口地吃,看起来吃得很香。他们一边吃,一边和孩子说:“这几盘都是野菜,今天咱们吃‘野菜宴’,这可是有特殊意义的。”随后,他们向孩子们说当年长征时,就吃这些你们感觉不好吃的东西,但是他们在当年,可是很珍贵的,很多同志连这些野菜都吃不到,牺牲在了长征的路上。
图|朱德元帅家庭照片
说着,朱德又往嘴里夹了一筷子,康克清说:“你们的父母、伯父、朱琦、朱敏都吃过这种菜。他们叫得出这是马齿苋,那是野苋菜,还认得车前子和苦苦菜。你们也要吃点苦,才忘不了艰苦的岁月。”孩子们听完这些话,深受感动,见爷爷奶奶吃得这样香,便也学着爷爷奶奶吃起来,吃了一会儿,一个孩子说了一句话:“我们吃过饭,要听爷爷讲长征时红*打仗的故事。”康克清听完后,说:“今天就让爷爷讲讲他是如何带领红四方面*挖野菜吧。”
带领战士挖野菜
年四五月间,朱德率领着红四方面*在毛泽东的先遣部队之后,第二次过草地。行*到了甘孜炉霍县时,部队停下来进行了短期的整休,因为有了以往的经验,所以在过草地之前,朱德就下令必须带够充足的粮食和御寒的装备。但是,他们所在的地方,人烟稀少,生活贫困,连当下最基本的供应都无法满足,去哪里筹备这么多粮食呢?
朱德绞尽脑汁,但一直没有相处解决的办法,有一天,朱德请来了几名通讯员和当地发一些咯百姓,召开了一个“诸葛亮”会。会议刚开始,朱德就问老百姓:“你们这一带有什么可以吃的野菜吗?”
图|油画《红*过草地》
老百姓听完,先是一愣,他们也不清楚朱德问这个干什么,后来,朱德和大家解释完之后,大家开始争先恐后地介绍当地的野菜和形状。听到大家介绍了这么多野菜,朱德很满意,立即组织了一个炊事员、饲养员、警卫员组成的野菜调查小组,并委派警卫班长胡光隋当组长,借来了铲刀、提篓和口袋,在朱德的率领下“挖野菜小组”出发了。
四五月的阳光正好,这些穿草鞋、头上戴着红星八角帽的红*,在当地少数民族老百姓的带领下,一边认野菜,一边挖野菜。一天下来,收获满满,大家挖了十几个背篓和几大袋野菜,回到了驻地。当天晚上,每个战士都吃到了长征以来最丰盛的一次新鲜蔬菜。第二天,朱德便在直属队伍和附近的部队开始推广起来,并让头一天挖过野菜的人做指导,介绍野菜的种类和名称,依旧是朱德率领队伍。
图|年11月7日,毛泽东(右二)、朱德(左三)、任弼时(左二)等在瑞金合影
这一天,大家发现了许多同志们在家乡吃过而当地群众没吃过的野菜,朱德看着这两天的收获,计上心头,他让几名战士把野菜分类整理好,准备办一个“野菜展览会”。隔了几天之后,“野菜展览会”正式开始了、六十多种形状奇怪、颜色各异的野菜展现在了大家面前。他们被整齐地包放在红*大学的操场上,翠绿的野韭菜、白嫩的野蒜、紫色的苋菜,还有开着小*花的野芹菜和牛耳大*……
红*战士也是第一次见这样的展览,他们排着长长的队伍,兴高采烈地参观着。有个战士瞪大眼睛,看着椭圆形叶子的一种野菜说:“这不是中草药车前子吗?”当时,朱德正站在他旁边,笑着说:“是呀,药材也开参加革命了,我看管它叫‘革命菜’差不多!”一席话,让整个展览更加活跃。
参观之后,队伍在操场上集合,朱德激动地和大家说:“同志们,野菜也是宝,它生命力强,随处可挖,有了它,就饿不死人了!”讲到这里时,朱德的孙子和孙女说:“爷爷,我以后和您一起挖野菜。”
图|朱德
说起长征,朱德总有说不完的话,不仅是因为艰苦,更多的是因为大家一起并肩度过的那个最艰难的岁月,大家一起苦中作乐的日子,虽然当时吃饭比较困难,但是他们曾经用野菜做过一顿特别丰盛的晚餐。
年7月,朱德带领着红四方面*第三次过草地,半个多月之后,队伍来到了水旱交界的边缘地带。一天下午,队伍刚做完宿营准备工作,朱德就来了,此时,因为长期日夜操劳,加上长征途中的艰苦生活,朱德明显比过去瘦了,脸上的皱纹也比之前变多了。朱德站在一个草坡上,一边招手一边高喊:“同志们快过来呀,告诉你们几个好消息。”
随后,朱德高兴地说:“第一个好消息是*中央、毛主席率领的北上红*和陕北的红*打了胜仗啦!第二个好消息是我们现在已经走过了最艰难的草地,而且先头部队送给了我们一头牦牛。”听到这些消息,人群中满是欢呼声和掌声。其实,我想大家最开心的应该有了一头牦牛吧。
图|朱德在红*时期的*证
当时,整个部队每天只有两餐,而且每餐只有二两左右的炒面泡水充饥,每天部队都在前进,体能消耗也比较大,在这样饥饿的情况下,有一头牦牛,可谓是雪中送炭。战士们在心里想着:把牦牛杀了,美美地吃它一顿。可是。这一头牦牛也不够这么多人吃?朱德仿佛看出了战士们心里在想什么,笑着说:“你们是不是想吃牛肉,还嫌一头牛少了啊?”
听到朱德这么说,大家都咧嘴笑了起来,以为总司令已经同意他们杀牛了,但是,朱德却自言自语地说:“不能一顿吃了啊,最困难的时刻还没有到来呢。”接着他又说,过日子要有个长远的打算,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不能光看到鼻子尖上。宁愿顿顿缺,不愿一顿无啊!四川有句老话叫“有了一顿充,没有了敲米桶”,我们可不能这样啊!大家听到朱德这样说,纷纷表示把牦牛留下来,留着以后困难的时候吃。
朱德说:“我的意见是把牦牛杀了,留下牛皮、牛肉做干粮;牛骨头炖野菜,营养得很,是我们今天最好的晚餐。等一会儿,大家去挖野菜吧”。“好!同意!”战士们立刻喊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大家便一起出发去挖野菜,有了上次挖野菜的经验,朱德这次做起来非常得心应手,他还向周围挖野菜的女战士们介绍野菜的品种:什么野葱、车前草,朱德向他们介绍了这些野菜的品种和特征,女战士们一边挖野菜,一边在心里想着:总司令对野菜这么熟悉,他一定没少吃。草地上的野菜并不多,挖了很长时间以后,每个人才找到一小把。当天晚上,用野菜炖牛骨,巴掌大的一块牛骨,和白天挖来的野菜炖在在一起,大家吃了一顿最丰盛也是最特别的晚餐。
图|朱德长征到达陕北后
外出时的特别请求
朱德让自己孙子孙女吃野菜,讲述自己在长征时期和战友一起挖野菜、吃野菜的事迹,不仅仅是想让他们体会日子的艰辛,更多的是想让他们知道珍惜粮食,即使现在是和平年代,而且是国家正处于非常艰难的时期,也不要搞特殊化。
而对于朱德来讲,无论是在红*时期还是在和平年代,对自己吃的要求,标准依旧不高。没有因为到了和平年代,就开始大吃特吃,饭桌上,菜稍微多点,他就会说:“多了,吃不完了,可惜了。”而他的饭也特别简单,一碗米饭,一盘素菜,一盘有几片肉的荤菜,一小碗汤。他还会要求在米饭放杂粮,他经常说:“毛主席爱吃杂粮,我也爱吃,杂粮饭又香又经饿。”
而无论再美味的食物,朱德心里对野菜始终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年的时候,朱德到云南视察工作。对于云南,朱德把他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因为这里是他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年,朱德考入云南陆*讲武堂,年参加了重九起义,年参加了二次讨袁护国运动。所以,当他来到云南时,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熟悉,仿佛回到了曾经。
图|护国运动时期的朱德
云南的人民对他也有着深厚的感情,当时,云南省委考虑到朱德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于是决定要把朱德的伙食搞好,注意营养。但是,因为朱德对自己的伙食十分严格,不喜欢大家因为他搞特殊,多次和工作人员强调不能超出他的伙食标准,让厨师把饭菜做得清淡一点。
一天,朱德在吃饭的时候,忽然向身边的人问道有没有豌豆尖?朱德向宾馆的工作人员讲述了当年在红*时期的一个小故事,当时,部队进入了甘南后,粮食短缺严重,朱德的马夫杨锦华看着朱德大口大口的吃着野菜,心里很并不是滋味。一天,他跑到庄稼地里,把地里快要成熟的豌豆荚摘了两口袋。
但是,当炊事员把炒好的豌豆端上餐桌之后,我是非常生气的,我知道这是他从老百姓地里摘的,我让通讯员把杨锦华叫到身边,非常严肃地问他说谁让你这样干的?当时,杨锦华应该是知道违反部队的纪律,立刻向我认错。我当时和他说,这是破坏纪律,这样做损害了群众的利益,这样的东西吃了肚子是要痛的。
图|朱德(前排左一)与云南陆*讲武堂部分同学合影
讲完这个故事之后,宾馆的工作人员说有豌豆荚,朱德听到后,非常开心地说:“很好,很好。”工作人员听到朱德这么说,就猜到了他喜欢吃野菜,于是就和他聊起了云南当地老百姓经常吃的菜,工作人员问朱德:“您过去吃过苦刺花吗?”
苦刺花作为云南特有的野菜,味道非常鲜美,深受当地人的喜爱。早年,朱德在云南时,就非常喜欢吃,后来离开云南后,这种菜就很少见,所以朱德也很少有机会吃它。在早年的战争时期,朱德回忆起自己的年轻的时候,就会想起苦刺花的味道。现在到了云南,当然不能放过机会了。所以,当工作人员问他的时候,他非常开心地说:“吃过,吃过。要放昭通酱炒,非常好吃!”虽然时隔多年,朱德还记得怎么样做最好吃,可见他对野菜的喜爱是我们常人所无法想象的,但是在我看来,他更怀念的是当年和大家一起战斗的日子。
图|晚年时的朱德
从那以后,宾馆的工作人员就会经常为朱德做一些当地群众喜欢吃的小菜,朱德看见这些小菜之后,也非常开心,每次总是细细品尝,生怕会错过这些美味。
一次,朱德在四川,特地和负责招待的人说这回回来,我还要找几样野菜吃,第二天一大早,他便来到田边挖野菜,边挖边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这种野菜叫灰灰菜,长征的时候,可帮过我们的大忙呢,那个时候没有吃的,大家就靠它来充饥,当时,没有多少盐,也没有油,我们就那样吃,现在条件好了,但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后来,朱德把制作野菜的方法告诉厨师,那天中午,朱德吃得特别香。
图|朱德在北京玉泉山翻地种菜
晚年的时候,朱德虽然身体没有年轻时候灵活了,但是他还会经常带着孙子们去挖野菜,他时常念叨着:“野菜是当年的救命菜、革命菜呀!常吃它,忘不了过去。”在我们眼里,野菜仅仅是一种食物,但是在朱德眼里,它已经成为了一种精神,是艰苦岁月中的希望,是和平年代的指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