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国庆节后,新会地区的新会柑便进入采摘季。大大小小的买柑人四方八面涌入新会,让这个南方小城热闹起来。
老李此前在新会区会城街道、三江镇、双水镇、司前镇等多个新会柑产区走访,发现今年鲜果价格较往年上涨约30%以上,价格普遍为报价在8元/斤以上(驳枝价格),部分优质鲜果(三江和双水的圈枝柑为主)价格可达12元/斤以上。
10月中旬,新会柑的开始采摘
对于今年新会陈皮行情发展,老李采访了多个百亩以上的种柑大户,均表示今年新会柑果的价格主要由果种、产地、种植质量而有所不同,年生柑(二红)价格普遍8元/斤以上,而部分产区的二红柑可达12元/斤以上。
其中,圈枝柑果比驳枝柑果价格要高30%左右,而会城周边、三江镇等产区的柑果比其他新会产区也相对贵些,如核心区东甲、梅江等圈枝柑的价格也触达35元/斤以上的历史峰值(驳枝柑约20-25/斤左右,均为二红柑报价)。
开皮
“今年新会柑产量比去年少,因此价格方面也比去年贵,有些核心产区的甚至增了一半以上。”在谈到雨水等天气异常是否对新会柑的行情有影响时,一位三江镇的柑农老梁就表示,由于今年气候不稳定,特别是8月份保果期雨水太多,落果严重,以及市场开始对新会陈皮的采购量加大等影响,今年新会柑的收购价格已经出现持续走高。
说完新会柑的基本价格行情,老李也应部分读者朋友要求,手动在地图上画出一个简易版的“摘柑地图”,并结合老李一直给大家科普的地理学知识,说一些去新会摘柑的几个注意事项吧。
新会大产区地图
哪些地方可以摘到“正宗的”新会柑?
老李曾经多次强调过,新会陈皮的产区是具有天然地理属性的,即“水”和”土“的基本的“道地因素”,也决定了你摘的柑是不是”正宗的新会柑“。
从地理上看,会城镇以及其周边,这里有一个概念就是下图中间的“半岛”,就是”会城半岛“,其北面圭峰山脉,南边银洲湖,西面潭江,东面是西江的江门水道段。可谓背山面海,正是“左青龙,右白虎”的好位置!
新会会城镇的核心产区“会城半岛”
这个“半岛”就是数百年来传统的新会柑产区,其新会柑的品质也是有保证的。而这里面有几个著名的陈皮产区,即梅江、天马、天禄、茶坑、东甲、西甲等等,就围绕在会城镇周围几个村落。
除了“半岛产区”以外,也有其他新会陈皮产区可以任君选择。
老李经过多年的陈皮收藏经验,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各位读者朋友,目前这些区域跟“会城半岛”同是属一个冲积平原流域,也是跟会城半岛有着同样的水源,因此这些产区的新会柑品质也值得购买,而且性价比会比会城镇周边的传统产区要优惠许多(价格有一半以上的差距)。
中右上方的“礼乐”镇街产区也可以考虑再内
而更重要的,相对比会城镇“半岛”日益减少的耕地面积,这些镇街更是承担着“正宗新会陈皮”的主要货源地的责任——下图的左边为罗坑镇部分、大泽镇部分、双水镇大部分区域;右边为三江镇、礼乐镇的部分、古井部分区域。
优先选择:左边罗坑镇、大泽、双水部分区域;右边为三江绝大部分、礼乐部分、古井部分;
可能这里会有新会其他产区的柑农对老李有意见:为什么崖门、司前、沙堆等同样是新会辖区的镇就不被老李看好?
这里需要声明的一点就是,老李作为新会陈皮爱好者和研究者,有自己的一套陈皮理论标准,这套标准并不是因“产区”属于新会辖区都要去认可。
开皮
而本次老李的划分之所以排开古井、崖门、司前、沙堆等镇街,也是因为基于“三水通融”和“冲积平原”的地理体系内设定,并没有任何的地域歧视的意思,希望这些产区的朋友理解。
去到“柑场”需要观察的几个地方
看柑田的“生态”
新会地区的“泥土”是源自“潭江”和“西江”的冲积效应形成的。根据新会地区的历史资料记载,其耕地的泥土是来自于河床中数万年沉积物的冲刷累积而成,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土质,才能为新会柑的成长提供大量微量元素。
这是老李打80分以上的柑田
但目前随着会城周边大面积的基建和开发,周边的建筑余泥也成为了柑田的“地基”。以会城的梅江村为例,因为旧城改造和新城区的扩张,梅江村近年来的发展可以说用“一年刮目相看,三年改头换脸”来形容——北面是万达广场的崛起,南方是碧桂园等大地产商不断征地,东面是江门大道和江门高铁站的大规模基建设,西面是新会新城区的大兴土木。
看见柑田周边有这样建筑余泥,就必须要注意了
随着梅江一些耕地水土被这些周边的楼盘阻断,以及本地土质被建筑淤泥填充,很多新的梅江柑场所产的梅江柑皮也发生了变化。笔者在文章一开始说的梅江柑之所以品质好,全赖本地冲积平原的水土和灌溉资源,而现今不少行家直言梅江皮正在“变质”,似乎也是情理之中。
新种的柑苗
看柑田的“水源”
老李一直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查看柑田的“水源”。
看着看着,就有了这么一个结论:如果这个柑田的水源是“活水”,也就是从外面的河道引水入田的,那么其柑果的出品一定不会差;相反,如果这个柑田的水源是发黑地长着蚊虫的“死水”,那么抱歉了,你把你的农田吹到上天我也不会信这里的柑果能好到哪里。
新会地区的河道网非常丰富而且复杂,是支撑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水利条件
在地理上看,新会地区的农田绝大部分都是依赖原生态的河道引潭江或者西江水灌溉,这也是三水通融下新会柑得以长成其道地特性的必要条件之一。
正宗的新会水田柑种植,需“水道”和“田埂”之间紧密相邻
所以,如果你发现柑田是属于“山地柑”或者“旱地柑”,品质相对水田柑品质会略差。
山地柑——种在山泥地上的茶枝柑,其果皮呈现苦涩的味道。目前新会区内有部分柑农在山地或者红山泥地上种植新会柑,其果皮外形跟新会柑无差别,但果味苦涩,与传统新会陈皮有差别。
旱地柑——在新会区内种植,但因为某些原因,原生态水道被截断,采用非河道水的灌溉方法种植出来旱地柑,其陈皮的味道苦涩,果品小,果皮薄,香味比较淡,但在梅江、东甲等城市边缘柑场,普遍存在“旱地柑”。
此类柑场已经成为“店面”的性质,每年新会柑的收获季节,位于这些核心产区的柑场主会在外面购买新会柑,放置在自己柑场内销售,美其名“自产”,实际目的是欺骗外地来新会的游客高价购买所谓的本地柑。
在新会路边的“旱地柑田”
新会马路边的柑场能不能买柑?该怎么买?
上文也提及到,目前很多路边柑场也有现摘现卖的操作,但也有柑农跟老李爆料,说有些不法商人也往柑场的柑里混入广西柑等滥竽充数,以次充好来欺骗消费者。
很明显,新会各主干道路边的柑场是目前大量外地游客来新会体现采摘新会柑乐趣的必到之处,在此老李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毕竟新会的柑农绝大部分也是遵守诚信的底线,但这也不能排除说有部分柑农为了追求利润,在现场的柑中混入其他柑果来冒充本地柑。
刚开皮的二红果
因此,如果是到现场摘柑的消费者,最好是自己亲自采摘,或者请园区的工作人员帮你采摘,然后现场开皮后拉走(这里可能会涉及一些劳务费,需要自己跟柑农协商)。
在柑场摘柑,老李建议还是遵循“亲自采摘,现场监工”的原则,才可以避免被换柑、换皮的套路。如果到传统产区特别出名核心地段采摘,因为其各种历史和地价的原因,其柑果价格会十分突出,所以就要更加注意上述现场操作,尽量不要留自己柑皮的过夜,或者让柑农邮寄,以免引起“误会”。
来自广西浦北产区的“新会陈皮”
到新会看到很多陈皮门店,能不能买?怎么买?
如果你到新会的门店购买,那么也需要多看多比较,最好是货比多家。因为一般陈皮门店都不会有当年的新皮,因此这里老李就分享一些如何判别正宗新会陈皮(三年以上)的方法。
正常的“陈化色”是指陈皮经过陈化之后,颜色自然的变化,是由鲜艳变成深色。当年摘下的柑皮一般是大红色或橙*色,经过阳光暴晒之后,其颜色会转变为成深棕色。
一般来说,当年的柑皮外表皮是橘红,内囊是米白的;经过一年的陈化,橘红的鲜艳颜色会褪去,变成浅褐色,内囊就变成米*;当达到三年陈化期后,表皮会变成棕褐色且有饱满的油性感(如下图);当陈化到五年以上,如果保存得好陈皮,依旧可以保持着棕褐色,但仔细就会有“棕黑色”的感觉;八年以上的陈皮,就开始转为“棕黑色”,而内囊自然脱落了大部分,跟外皮的颜色相对应。
自然陈化三年以上的新会陈皮
所以,在正常自然的陈化环境下,新会陈皮是不会出现真正意义上的“黑色”。
总的来说,无论陈皮陈化多久,只要不是人为干预上色的陈皮,其外观一定是干净鲜明,其表皮的油胞通透明亮,猪鬃纹清晰明了,不会出现暗哑无光的状态。
自然陈化十年的新会陈皮,橘白为*棕色,但保管不善出现了虫蛀
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陈皮煮水的方式鉴别。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取一个三瓣陈皮配约毫升的矿泉水煮开二十分钟,观察其汤色是否变深,还是始终保持着“琥珀色”。正常陈化陈皮的汤色久煮之后会呈现“琥珀”光泽,不论煮多久,都是清亮通透的,即使把水位降低,也不会出现“熟普洱茶”的汤色。
入口品尝正宗的新会老陈,其皮味道纯正无异味的口感,清香醇厚,而十年以上的老皮更会有浓郁的药香味道;也可以咀嚼煮水后的陈皮,无论煮多久,其入口的香气依然浓郁,回甘明显。
如果是“造旧”的陈皮,无陈皮的自然清香,饮后口腔不留余香,甚至品饮过后感到口舌有痹感等不良的口感。因为这类发黑陈皮,一般伴随着浓烈的“腐味”,也就是经过人工泡茶水后,其纤维有腐烂味。正因为如此,当我们吃用这些皮的时候,嘴巴会感受到“苦涩”感,这也是认为造假造旧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