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31日讯(记者向洁 通讯员王雯婷)缝香囊、包粽子、绘蛋画、写扇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温“天宫课堂”、制作专属明信片、拼装古田桥,展望科技引领美好未来。今年“六一”前夕,围绕“喜迎二十大,争做好少年”主题,硚口区举行第二届青少年“五有五艺”文化节暨《中小学德育课堂》“我是追梦人”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区7万余名少年儿童都来露一手。
学生们现场展示苏绣。记者向洁 摄
5月31日上午,在“五有五艺”文化节线下活动现场,处处可见少年儿童欢乐的笑脸。为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大力培育硚口“五有好少年”,全面展现各校落实“两抓、四好、六要”的实践成果,此次活动以“硚”为主线,设计了硚·行、硚·韵、硚·趣、硚·境、硚·乐、硚·爱、硚·味、硚·礼、硚·楚等九大互动体验园区,让孩子们通过自愿“打卡”的形式,充分感受“汉正街的扁担”的创业精神、“集家嘴的筏子擂到趟”的奋斗精神以及“世界冠*摇篮”的争先精神。
巧手制作香囊。记者向洁 摄
由崇仁第二小学、星火小学、宝善街小学、南阳村小学和汉正街小学五所学校共同打造的“硚·行”展区里,静态展区以“硚口根”为主线,以“天下第一街”的汉正街为背景,展现老汉口风情。“仁和”茶行、“叶开泰”中药、“荣宝斋”扇铺、“苏恒泰”雨伞、“宝善堂”等一批老字号翘楚,业内经久不衰,激励硚口学子践行硚口“三大精神”,敢为人先,追求卓越。而互动展区则以“汉正行”为主线,融合传统文化与廉洁教育,打造了五个体验活动:茶行品茗,体验茶文化;伞墨灵韵,传非遗技艺;中药香囊,承中医精髓;扇面丹青,绘高远志向;乐善布施,润泽心灵。
学习插花了解花语。记者向洁 摄
一双巧手“绣”童心,在硚·境体验园区,紫润小学的学生代表身着汉服飞针走线,优雅的兰花、活泼的锦鲤在她们的巧手下变得活灵活现。小伙伴们驻足静赏,生怕说话的声音大了惊走了鱼儿和蝴蝶。该校六(3)班学生朱逸潇说,*梅戏和苏绣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该校的两张文化名片。从五年级起,她就加入了学校的苏绣社团,每周五定期开展活动,平日她也会加紧练习。近两年来,她熟练掌握了掺针、缠针、平针等多种针法,学会了绣荷包、扇面。她觉得做一名小非遗传承人非常有意义。
重温“天宫课堂”,体验水油分离实验。记者向洁 摄
在由井冈山小学、红旗村小学、行知小学、义烈巷小学四所学校共同打造的“喜迎二十大 清廉少年行”为主题的“硚·爱”体验园区里,孩子们学蛋雕、画风筝、做糖人,通过观赏扎染、民族布贴画、民族小报、民族绘画,品尝民族美食等互动实践活动,把爱中华、爱家乡的“种子”植入心田。
在“硚·乐”展区里,来自东方红小学的师生们以“东方少年创未来”为主线,融合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打造了三个体验活动:“天宫”同上一节课——科技互动体验;小海*创未来——海模创客体验;百草园手指画——传统中医药文化体验,引领学生感受科创未来的爱国情怀。
展示手工制作的百年老字号。记者向洁 摄
“这张明信片太有意义了,上面不仅有我的照片,还有这次活动的纪念章!”当崇仁兴华小学的四年级学生刘胜归收到这份“硚·礼”时,兴奋地向小伙伴们“炫耀”着。这份特别的礼物出自南垸坊小学的多位“邮*员”之手。据了解,湖北首家少年邮局——武汉少年邮局就坐落在南垸坊小学校园里。多年来,学校围绕“以邮致识 以游砺行”的办学理念,开展了邮票设计、集邮嘉年华等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次师生们把“迷你邮局”搬到活动现场,免费为参加活动的小朋友、大朋友制作个人专属明信片。
现场制作专属明信片。记者向洁 摄
“成长在冠*的摇篮,我们是自己的冠*”!在由体育馆小学领衔的硚·趣体验园区里,老师们突出硚口冠*精神、长征精神,创设“引球入桶”“正中红心”等趣味足球、篮球、射击等运动类体验。设置扫码看微课、答题拍照片、获胜得奖章等奖励,鼓励硚口少年不怕困难,挑战自我。
推广各个民族的美食、手工艺品。记者向洁 摄
孩子们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家长也格外省心。长江日报记者从硚口区教育局了解到,为深入开展*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做好*建引领,融合赋能,优化企业营商环境,帮助企业职工子女顺利入学,5月31日,区教育局在“五在五艺”文化节上设立专场,为武汉中央服务集聚区提供子女入学*策咨询服务,帮助企业职工了解今年入学入园的最新*策,受到家长们欢迎和好评。下一步,区教育局将在聚集区举办家长学堂,帮助家长提高认知,缓解焦虑,更加科学有效地教育子女。
激光切片拼装古田桥。记者向洁 摄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