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着第一缕曦光,开阳县禾丰乡王车村小岩脚蘑菇大棚里的平菇争相从菌棒中“探”出小脑袋来,带着阵阵沁人心脾的菌香,打量这个世界。
“禾丰乡王车村的平菇出菇了!”王车村驻村工作组工作人员王青双手捧着平菇,喜悦溢于言表。用她的话说,这就是劳动人民丰收的喜悦。
劳动的喜悦来之不易。受土地不集中连片、劳动力外出流失等条件约束,该村成为贵阳市20个特别贫困村之一。
“贫困村的帽子一日不摘,村干部就一日不安。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我们想方设法找路子,发挥优势突特色,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精准扶贫的基点,在产业革命、乡村旅游、产销对接、利益联结四方面做文章,年底我们终于脱贫摘帽!”王车村支部书记罗思俊回忆道。
脱贫出列了,村集体经济薄弱的新难题又摆在王车村支两委面前。为推动产业发展,促进村集体经济创收,今年5月,在村支两委、驻村工作队综合考量下,决定继续发展食用菌产业。
“为此,我们充分发挥帮村作用,多次与贵阳市农投集团进行接洽。最终达成了协议,由市农投集团技术人员全程负责技术指导,并对食用菌进行保价收购。”王车村驻村第一书记杜辉说,6月中旬,平菇菌棒陆续运到王车村。“这批菌棒共计棒,每个菌棒能发3次菌菇,保守估计每棒菌包平均产平菇3-5斤,按照每斤2.5-3元的协议价,除去成本,能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元左右。此外,贵阳西南美食广场的53号富硒农特产品门店也同步上线销售,短短5天,销售额就达到元。”
近年来,该村通过整合各项扶贫资金、*策与项目,大力实施化橘红、九节茶、雀儿草、楠竹等特色产业亩,发动群众自种*豆、花生等经济价值较高农作物.16亩。同时积极探索“民主评议+保底分红”的模式,增强利益联结科学性。截至目前,累计向贫困户分红40.3万元,今年底预计再分红34.25万元。
下一步,该村将继续挖掘食用菌带富能力,依托小岩脚现有食用菌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食用菌发展规模,逐步形成食用菌产业带头示范作用,使小菌子发挥大作用,带富一村百姓。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高伟
编辑罗昌
编审王太师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