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病多痰”,“顽症多瘀”。痰是痰湿,瘀是血瘀,湿则凝,瘀则聚,痰瘀互结,症瘕积聚,百病丛生。而且痰瘀互结导致的病症,轻则成疑难杂症,久治难愈;重则成危症癌症,药石难医。
为什么痰瘀互结后果这么可怕?
因为痰瘀水湿,会相互影响转化,两者在人体内作祟,可危害五脏六腑、肢体骨节经络,既会加重旧病,又会增加新病,旧病新邪胶着,就会使病程缠绵,顽固难愈。
痰瘀互结对人体的危害
痰瘀壅遏于肺,会引起咳嗽气喘、胸闷刺痛,常见病有肺胀、肺痈、哮喘、肺癌;
痰瘀痹阻胸阳,会引起胸闷、心痛、心悸,常见病有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
痰瘀闭塞脑窍,会导致神昏、癫狂、痴呆、健忘、头痛,常见病有老年痴呆、脑梗、癫痫;
痰瘀阻滞肠胃,会引起胃痛、腹胀、纳呆,常见病有慢性胃肠炎、胃肠息肉、皮疹粉刺;
痰瘀阻滞肝胆,会引起胁痛、腹胀、纳差、皮肤发*,常见病有*疸、肝炎、胆结石;
痰瘀阻滞于肾,会引起水肿、癃闭、腰痛、尿浊,常见病有淋证、肾炎、肾衰竭、肠梗阻;
痰瘀阻滞肢体,会引起肢体麻木、僵硬、疼痛,常见病有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疾病;
痰瘀阻滞经络,会引起淤堵、积聚,常见病有甲状腺结节、肺结节、乳腺结节、肝囊肿、子宫肌瘤、恶性肿瘤……
为什么痰瘀互结是医学难题?
我们都知道湿为百病之源,黏腻难除,更何况它的升级版——“痰”。这还不算,现在又加了个凑热闹的百病之源“瘀”,阻塞经络。痰黏瘀硬,两者结合,简直就成了钢筋水泥,牢牢地驻扎在体内,为祸做害!
而且更难缠的是,痰瘀之间可以相互影响,痰阻则血难行,血凝则痰难化,痰湿内阻,久必生瘀,所以治痰还要兼顾祛瘀。另外痰瘀之间还可以互相转化,如湿聚为痰,血滞为瘀,痰可碍血,瘀能化水,所以治疗期间还要随着病情的变化随时调整用药。
《血证论》明言:“痰亦可化为瘀。”“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
痰瘀互结最典型的特征
面色晦暗无光泽,口唇紫暗,目下发青,喜怒无常,舌质紫暗,舌面有瘀斑或瘀点,舌苔厚腻,舌体胖大有齿痕,舌底两条静脉又粗又大,颜色发紫或发青。这是痰瘀互结最明显的标志。
痰瘀互结解决办法
虽然痰瘀互结导致的疾病,病情复杂、病症繁多、病程缠绵、治疗难度高,但其并非不治之症。中医有个很好的方子,叫作双合汤,能在痰瘀给身体造成致命危害之前,将其完全绞灭。
这个方子,出自清代沈金鳌的《杂病源流犀烛》。方子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陈皮、半夏、白茯苓、桃仁、红花、白芥子、甘草组成,是桃红四物汤合二陈汤加白芥子组成的,故名日双合汤。
活血化瘀小梯队——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红花、桃仁
当归补血养肝,和血调经;熟地滋阴补血;白芍养血柔肝和营;川芎活血行气,畅通气血;桃仁红花,活血祛瘀,六者组合,补血养血、活血化瘀,使瘀血去,新血生,让体内血液流通顺畅且充盈丰足。
健脾化痰小梯队——半夏、茯苓、陈皮、甘草、白芥子
半夏燥湿化痰,茯苓健脾渗湿,陈皮理气健脾,甘草补脾益气,白芥子利气散结。五者组合,益气健脾、化痰利湿。既能强健脾胃,以消生痰之源;又能搜刮全身的痰结将其打散,燥化体内已有之痰;还能理气益气、条达气机、行滞开郁,气行痰瘀自散、淤堵自消。
《丹溪心法·痰》谓:“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津液亦随之顺矣。”
临床运用注意事项
所以用双合汤治疗痰瘀互结之症,相当合适。但是痰瘀的生成,既可因于邪实,亦可缘于正虚,病变涉及脏腑、肢体、骨节、经络、九窍。临床应用需审证求因,在化痰祛瘀的基础上,配合相应的治法。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临证使用时要区分痰重还是瘀重,确立化痰与祛瘀用药轻重、主次。其次治疗时痰瘀必须同治,五脏功能也要兼顾,还要斟酌配伍理气之药。并且此病患者久瘀必虚,所以用药需要相对缓和,不可攻伐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