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橘红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蛤蚧温补肺肾定喘兴阳
TUhjnbcbe - 2022/6/18 18:01:00

蛤蚧温补肺肾、定喘兴阳

(一)

蛤蚧为壁虎科动物蛤蚧除去内脏的干燥品。性微温,味咸,入肺、肾二经。是一味温补肺肾的佳品,朱老认为凡是久病虚损之疾,均可配合用之。《本草纲目》盛赞其功效:“补肺气,定喘止渴,功同人参;益阴血,助精扶赢,功同羊肉。”所以诸如肺瘘咯血,咳嗽喘促,久病体虚,面目浮肿,年老呃逆,消渴,经闭,阳痿,遗泄,腰痛折伤等属于虚寒症者,均可用之。

由于性微温,故凡阴虚肺燥,或肾经有湿热,或相火炽盛者,均宜慎用;或配合养阴药同用,始可制其偏。

入药多作丸散剂,每次量为0.3~0.66g,每日2~3次。

(1)哮喘

朱老历年来,凡遇顽固虚喘(包括支气管哮喘、心源性喘息),久而不愈,或合并肺气肿、肺心病,气促、面浮肢肿,呈现肾不纳气者,除有感染者外,均用“参蛤散”(甲方),每收佳效;其功效能逐步稳定病情,以致少发或不发。处方:蛤蚧1对,红参、北沙参各20g,紫河车24g,麦门冬、化橘红各12g,共研细末,每服2~3g,每日2~3次;症情改善后,每日1次。

(2)阳痿、滑精

本品善于温肾助阳,兴阳起痿,固摄下元,故对肾阳虚衰而致之阳痿、遗精,均有良效。朱老常以蛤蚧为主药的“补肾丸(蛤蚧1对,熟地*、菟丝子、金樱子、巴戟天、淡苁蓉各45g,紫河车30g,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每服6g,每日2次)”治之,奏效甚好。但如舌质红苔*,下焦有湿热或相火炽盛者,则不宜使用。[朱又春整理]

(二)

蛤蚧的临床应用,可上溯至宋代。《开宝本草》谓其“主久肺痨,疗咳嗽”。《日华子本草谓其“止嗽”。《海药本草》谓其“主肺痿上气,咯血咳嗽”。均言其为治虚劳咳嗽之要药。李时珍《本草纲目》对蛤蚧的功用,有过精辟的分析,云:“昔人言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蛤蚧补肺气,定喘止渴,功同人参;益阴血,助精扶赢,功同羊肉。诈叔微治消渴,近世治劳损痿弱皆用之,俱取其滋补也。刘纯云气液衰、阴血竭者宜用之;何大英云定喘止嗽,莫佳于此。”盖蛤蚧咸平,长于益肺气,又系血肉有情之品,能益肾精,不失为补肺益肾、收摄肾气之良药。故久一咳虚喘亟宜用之。李时珍还指出,蛤蚧有“兴阳道”的作用,即因其能益肾精也。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蛤蚧的乙醇提取物可延长雌小鼠的动情期,对去卵巢鼠则可出现动情期,并使子宫及卵巢的照量增加,证明其有雌性激素样作用。

朱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曾自拟“参蛤散”(乙方)一方,药用:蛤蚧2对,红人参、桃仁、杏仁、桑白皮、贝母、甘草各30g,共研细末,每次4g,每日3次。究其方源,则从宋代《圣济总录》治肺嗽、面浮之独圣饼(人参1株,蛤蚧1对为饼子),《太平圣惠方》治虚劳咳嗽及肺壅上气之蛤蚧丸(蛤蚧、贝母、紫菀、杏仁、鳖甲、皂荚仁、桑白皮)化裁而出。朱老指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肿心病病人,多系肺肾两虚,盖肺与肾为金水互生之脏,肺主气而司呼吸,肾主纳气而为呼吸之根,久嗽未有不累及肺肾者。人参大补肺气,蛤蚧大补肾精,精气足则喘平嗽止。然久病虽多虚,亦多兼夹痰瘀之邪,故扶正必兼祛邪,方能标本兼顾。杏仁下气宜肺,桃仁活血化瘀,桑白皮、贝母清肺化痰,生甘草泻火止嗽,如斯则肺气得补,肾气得纳,痰热清化,瘀去新生,而奏标本兼顾之效。

蛤蚧入药,以尾部力量最强,故无尾者不用。用时须剔去细鳞,去头足,以*酒浸透后烘干研作细粉,入丸、散剂,作汤剂则效力减弱,且其气颇腥,易于作呕。[何绍奇整理]

(摘自《朱良春用药经验集》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第-)

长按

1
查看完整版本: 蛤蚧温补肺肾定喘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