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处于冬春交际之时,是气候转换、气温波动明显,流感病*活跃的时候。流感一般会以发烧、咽喉肿痛、头疼咳嗽和全身关节酸痛等首发,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引发支气管炎、肺炎等并发症,相对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脑炎。
针对流感季,我们推出这味药食两用、平肝息风、祛风止痛之要药——天麻。天麻能镇风、能祛风、理肌腠、达网膜、使风不能内窜,因此,在近期感冒病*肆虐的环境中,用它来制膳食疗防治感冒侵袭、健体强魄是最好不过的了。
天麻的中医认识天麻,属于兰科天麻属植物,取其干燥的块茎入药。
天麻,气微,性平,味甘,微辛润而不燥,主入肝经,具有息风止痉,平肝潜阳,祛风通络的作用。长于平肝息风,肝风内动、头目眩晕之症。
平肝息风。天麻常用于治疗中风偏瘫、肢体麻木、神经衰弱、失眠、降血脂、降血压等病症。具有助阳气、壮身延年、长阴健体、补五劳七伤、通脉开窍等作用。
祛风止痛。天麻质润多液,能养血息风,可治疗血虚肝风内动的头痛、眩晕。另外,天麻也很适合用于内风所致的头晕。
中医应用扩展在临床中,很多古今中医家发现,天麻不仅可以用于祛除内风,它也有祛除外感风湿邪气、增强体内正气的作用。正如前文卢铸之老人提到:它可以“理肌腠”(清理皮肤、肌肉、腠理的外感风邪),“达网膜”(充实三焦正气),“使风不内窜”(避免风邪由表入里)。
将天麻用于防治外感,其配伍意义有三:
一是,天麻祛风之力,能加强辛温、辛热之品散寒止痛的作用,对外感寒邪引起的肌肉酸痛、头痛、怕冷有调节作用;
二是,天麻甘润沉降之力,又可平抑辛温辛热药过于飞扬走窜之弊,可以避免服药后出现大汗伤津、心慌心悸等不良症状;
三是,天麻质润沉降之性与辛散宣发之品相辅相成,能调节人体升降气机,更有益于条畅气血,使温热辛散药直达巅顶通络止痛,而天麻质润补益之力又防止升散太过而伤正气。
天麻的现代研究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天麻有镇静、镇痛、抗惊厥等作用
能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轻度收缩脑血管,增加冠状血管流量;
能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对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
天麻多糖有免疫活性,能提高人体缺氧能力,对高温、高海拔地区作业人员具有保护作用;
此外,天麻对炎性早期的渗出和肿胀有抑制作用,对免疫功能也有促进作用;
天麻中多种有效成份还具有镇咳祛痰和促进胆汁分泌等作用;
因此,用天麻制膳食疗预防外感疾病是有科学依据的。
天麻使用注意!!天麻虽好,但不是所有头痛、头晕等症状用它都合适。
对天麻的副作用和使用禁忌,古人也早有认识。《本经逢原》云:“天麻性虽不燥,毕竟风剂,若血虚无风,火炎头痛、口干便秘者,不可妄用。”清代名医吴仪洛更是直言:“血液衰少及非真中风者忌用”。
专家指出,天麻只对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眩晕有显著效果。但头痛的证型相当复杂,如果不分体质虚实、气血盛衰、症状病机来“妄用”,不单可能达不到防治目的,还会引来不良反应。天麻食疗方材料:天麻15克,白扁豆15克,黑豆15克,橘红5克,生姜15克,葱白1根。
做法:上述材料,加瘦肉(或排骨)2-3两,煲汤45分钟,服用。也可以煮水代茶喝,或者煮水后去渣,以汤水煮粳米为粥,每周1-2次。
功效:祛风化痰,调和肝脾。对冬春交际之时,风寒邪气引起的感冒、咳嗽、咯痰、头痛、咽喉干燥,有一定防治效果。
(本文摘选自池晓玲教授在《羊城晚报》的文章,内容有改动,图片采自网络)
更多食疗营养知识,可参阅专著《中医营养与疾病》(池晓玲编)
您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给我们点个在看支持我们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