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橘红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温热药性的临床应用
TUhjnbcbe - 2021/7/17 20:08:00
中科医院承办青少年白癜风防治援助项目 http://m.39.net/pf/a_5476798.html

中药的四性主要是指其所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属性,又称为“四气”,其中“寒”与“凉”、“热”与“温”是同一属性,只是程度的不同而已。认识中药四性的主要目的是利用中药的寒热属性纠正机体的寒证与热证,了解《*帝内经》“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神农本草经》“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等治疗原则在中医临床的具体应用。

温热药性的临床应用

温热性中药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回阳救逆、温通血脉等作用,临床可以用来治疗阳虚证、里寒证、亡阳证等。

0

1

治疗阳虚证

温热性中药具有补气壮阳等作用,临床可治疗诸阳虚证。清·余震《古今医案按·卷二》用温补类方剂治疗下焦虚寒之消渴证获得显效。其医案记载:“孙东宿治一书办,年过五十,酒色无惮,忽患下消症,一日夜小便二十余度,清白而长,味且甜,少顷凝结如脂,色有油光,他医治半年不验,腰膝以下皆软弱,载身不起,饮食减半,神色大瘁。孙诊之,六部大而无力。经云:脉至而从,按之不鼓,诸阳皆然,法当温补下焦。以熟地六两为君,鹿角霜、山茱萸各四两,桑螵蛸、鹿角胶、人参、茯苓、枸杞、远志、菟丝、山药各三两为臣,益智仁一两为佐,桂、附各七钱为使。蜜丸,早晚盐汤送四五钱,不终剂而愈”。

此证由下焦肾阳不足,不能蒸腾津液于上,口舌失润,故口渴而多饮。方中用鹿角胶、鹿角霜、菟丝子、益智仁等温热性药物,入走下焦,温补肾阳,使阳气充盛,蒸腾津液,熏蒸于上,则津生而渴止。该医案立法是“法当温补下焦”,用药是温热类药为主,主治病证为阳虚消渴,药性与证候丝丝入扣,故“不终剂而愈”。可见辨证明确,药性应用合理,其效如鼓应桴。

0

2

治疗里寒证

温热性中药的温里散寒之功,可以指导临床治疗里寒证。《丁甘仁医案·卷四·咳嗽案》记载:“朱左,新寒引动痰饮,渍之于肺,咳嗽气急又发,形寒怯冷,苔薄腻,脉弦滑。仿《金匮》痰饮之病,宜以温药和之”。此证为外有风寒、内有寒饮,内外俱寒,外寒在表,内寒在肺,根据“寒者热之”之理,医案中使用“温药”桂枝、半夏、紫苏子、化橘红等治之,温化寒饮、发散表邪,标本兼治。

0

3

治疗亡阳证

有些温热性中药具有回阳救逆作用,可以指导临床治疗亡阳重证。《吴鞠通医案·卷五》:“张,女,十五岁。燥金之气,直中入里,六脉全无,僵卧如死,四肢逆冷,已过肘膝,痛转筋。与通脉四逆汤加川椒、吴茱萸、丁香一大剂,厥回脉出一昼夜,次日以食粥太早,复中如前,脉复厥,体又死去矣。仍用前方,重加温药一剂,厥回其半。又二帖而活,后以补阳收功”。

通脉四逆汤是回阳救逆的代表方,该医案中用通脉四逆汤加川椒、吴萸、丁香等大队温热之品,用来挽救阳虚厥逆证之所以取得显效,是因为医案能够将温热药性,合理地用于亡阳僵卧如死的治疗。吴氏既识证,又识药,故有起死回生之力。

温热性中药大多药性温燥,临床辨证属于寒证的,均可以酌情应用。如甘草干姜汤、理中汤、四逆汤等皆属温热性的方药,分别可以治疗虚寒肺痿、中焦虚寒以及亡阳证等。但是温热药应用不当,容易伤阴,故阴虚内热、实热炽盛等,慎不可用,以免伤阴助火。

以上内容选自《中药药性学》,全书在药性形成的背景、认知药性的途径、分析药性变化的因素、药性应用的实例等方面进行了概括性叙述,对学习中药药性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

相关推荐:

近年来,中医药的疗效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如何合理地使用中药,避免中药药害事件及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已备受

1
查看完整版本: 温热药性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