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首部反映“中医药文化”主题的大型系列纪录片。探寻道地药材,用镜头记录代代相传的中药炮制工艺,由药及医,有医至养,立足本草,以小见大。挖掘国人与中医药蕴含的故事,共同解密中医药文化的奥妙精髓,探讨中华文明对于“生命”的认知。重温中医药在守护生命,传承文明中的伟大贡献,共同完成一次历久弥新的寻觅之旅。
《本草中国》每一味药都是一个传说
与红花一样可活血化淤,《本草纲目》称其解郁安神,久服令人心喜。
作为食材,山药是滋补佳品,蒸食、煲汤、做粥都很适合。作为药材,山药性甘平、无*,具有补脾益肾、养肺、止泻、敛汗之功效。
芡实,因形酷似“鸡头”,又俗称“鸡头米”。它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具有“补中益气,耳聪目明,不饥延年”的功效。
龙血树枝干受伤后会分泌一种红色的液体树脂,干后如血块状,即血竭。《本草纲目》誉之为“活血圣药”,有“活血定痛,化淤止血,生肌敛疮”的良好功效。
生首乌有着“解*,截疟,润肠通便”的功效;而制首乌,也就是经炮制后的熟首乌,才能“补肝肾,益精血,乌黑发”。
附子,是植物乌头的子根,有剧*。古人将生附子捣汁,做成箭*,能迅速杀死猎物。附子中富含的乌头碱,会使人呼吸中枢麻痹、引起心脏骤停。但经炮制后,附子却可变为“回阳救逆”的救命神药。
自古以来,就被列为药中上品,可用于治疗头晕目眩,肢体麻木,《本草纲目》称“久服天麻轻身健步”。
《本草纲目》中关于桑科的记载,长达数页:春取桑枝,祛风湿利关节;夏摘桑葚,生津止渴;秋打霜桑叶,疏散风热;冬刨桑根白皮,利水消肿。一株桑树,四季入药。
一种由红曲霉菌发酵米而来的药物,起源于汉代,根据《本草纲目》记载,多用于治疗食积饱胀。让其再放异彩的,是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红曲能分离出一种名叫洛伐他汀的元素,用于降低胆固醇,疗效等同于美国公司研发的他汀类降脂药物,却没有副作用。
《药典》称其花瓣可活血化瘀、散湿去肿,是调血之药。
可理气健脾、和胃止呕、燥湿化痰,不仅能入药,也是一种常见的食品。
主补五脏,安精神,止惊悸,除邪气。由于野生的人参资源日益减少,所以目前临床使用的人参,多以人工种植的园参为主。园参生长环境优越,常常个头大,成熟得快,但是药气也薄了很多。野山参生长缓慢,却是个头小而药力大。
自然是化州橘红,它是治疗咳嗽尤其是久咳的良药。自明朝起就被列为宫廷贡品,因民间难得,所以有着“每片真者可值一金”的说法。更特殊的是,化橘红无法被引种到化州之外,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果子外层的细密绒毛会逐渐消失,药效也自然大打折扣。
中医所谓“无草不成方”,指的便是甘草。这种因根茎味甜而得名的本草,根粗、皮红、粉性足,入药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因能调和诸药,素有“药中国老”的美称。
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而又于多血之脏为最要。在传统的炮制工艺里面,生地*需经过多次反复加工炮制,才能成为质量上乘的熟地*。仿效古法九蒸九晒的熟地,灵性被完全激活,虽体黑如漆,却味甘如饴,可起到很好的滋补作用。
有着养血调经、柔肝止痛的功效。入药时需切成薄片,才能在煎煮的过程中,令药物有效成分充分析出,便于人体吸收。白芍在中国多地可产,但最道地的产区,莫过于浙江,是著名的“浙八味”之一。此处出产的白芍粗长匀直,质地坚实,断面呈菊花心。
《本经》上品,补血圣药,自年前开始就专供朝廷。阿胶“出东阿,故名阿胶”,阿井水是关键。《本草纲目》记载,东阿水“其清而重”,含有大量的矿物质,水中的矿物质与沸腾胶液里的杂质不断凝结成块,浮上表面,这是其他水都无法替代的功效。
高山上野生红景天。生长在海拔—米高寒无污染地带,其生长环境恶劣,因而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特殊的适应性。可作药用,能够补气清肺,益智养心,是一味作用广泛的中药。
开篇:时间
在开篇《时间》中,将聚焦时间与本草的关系,展现历代医者、药人于漫长岁月中的坚守、传承和回归。取之自然的草木花果,又是如何经过时间的炼化,最终蜕变成为治病良药的,药工们又是如何在激发本草灵性的过程中,摸索出与时间的相处之道的。
《年华》揭幕一窥“治未病”的至臻境界
无论是神农尝百草,还是李时珍著医书,对中医药的发掘起源于人们对延续生命的渴求,故而本草中的上品,总是滋补养生之药。《本草中国》第二集《年华》,将引领我们于重山绝壁、蓝天碧海、市井闹市之间,寻找那些传说中令人青春永驻、轻身延年的灵丹妙药。为求一味“救命仙草”,药工们会面临怎样的艰难险境?从野生采摘到人工种植,从古法炮制到现代化加工,一味药草的命运变迁之中,又上演着多少父子师徒、新老药人的世代更替?
本草以奇效驻年华药工以年华护本草
青春易逝,年华易老,自古以来,国人对于生命质量与长度的追求从未间断。从“治已病”到“治未病”,中药调理养生的理念也渐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留住年华、防病于未然的瑰宝。本周五将播出的《年华》分集将从中医药人对滋补灵药的追寻出发,呈现石斛、灵芝、珍珠这三位药材的获取不易和疗效所长,以及凉茶、养生膏方在“上医治未病”理念中的极致功效和传承故事。灵芝、石斛,被冠以“仙草”之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吉祥、长寿的图腾,被赋予了起死回生、轻身延年的灵性;由珍珠炮制而成的珍珠粉更是常为人道的美容圣品,《本草纲目》称其有“安神定魄,去腐生肌”之效……这些久负盛名的“仙草”是否真如传说般身负奇效?《年华》中见分晓。
千金易得,良药难求,每一味呵护着我们生息健康的本草背后,都是耗尽自身年华守护它们的老药工。周朝义,雁荡山下的最后一代绝壁采药人,少年出道,为采石斛高低穿梭在雁荡山的崇山峻岭间,如今已过而立之年的他不再轻易出手,却用另一种方式继续着这份事业;曾坤,大名鼎鼎的精武门名誉会长,深谙武学与煎茶融合之道,耄耋之年仍坚持古法炮制,事必躬亲不敢有丝毫怠慢;吴辉进,南海边上最平凡的一位珠农,在艰苦、寂寞的海上,已然守护珍珠六十余载……
父子师徒间的传承古法与现代的和解
父与子,师与徒,是中国传统伦常中,最重要的两种继承关系。年华老去是每一位药工不得不面对的命运,中药文化和技艺的传承也需“治未病”,而子承父业,收徒授业,正是中药事业代代相传、焕发生机的秘诀。杭州方回春堂最炙手可热的膏方师俞柏堂,正在寻觅最合适的徒弟,入行不久的小师傅程东想要拜师,但他能否牢记繁琐的制膏工序,通过俞师傅严苛的考验?但家中世代与石斛打交道的周朝义,却不希望后代继续这份辛苦的事业,随着最后一代采药人的逝去,呵护年华的石斛,是否会失去其自身年华的守护者?
上世纪90年代,中药炮制步入现代化,钢筋铁甲之躯取代了药工的双手,野生采摘也逐渐被人工种植所替代。大棚养植石斛的实现,使得绝壁采药人纷纷转型,“灵岩飞渡”成为了最后的纪念表演;凉茶的工业化炮制与古法炮制相比,无谓乎优劣,却为扩大凉茶市场作出了莫大贡献;但笃信野生灵芝药效无以比拟的邓桂庭,能否理解儿子引以为傲的灵芝种植事业,消除隔阂,尝试一次人工种植?
时光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样貌,却动容不了他的精神,以及那些精神带来的鼓舞与感动。有本草的地方,就有倔强的生命。
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
(完整视频审核没通过,这是片段版)
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此消彼长,依存互根。中国古代文明中,对蕴藏在自然规律背后、推动其变化发展的基础性逻辑有着最深刻的描述。世间万物皆有“双面”,本草这样独具性灵之物,更是如此。《本草中国》第三集,将带领我们跨越地域、穿越季节,深入秘境,看附子、何首乌、芡实、血竭等本草,怎样以“化*为药”、“生熟异治”、“药食同源”、“双向调节”的功效,开启自然界千变万化的生命空间。人类,又是如何在与之相伴的光阴里,观察它、享用它、转化它,并不断获得更高的生存智慧与处世哲学。
通哲学以制本草护本草以修人生
似是、而非;绝对、相对;殊途、同归……古人言:万物莫不有对,说的就是生命的对立与统一。就本草而言,生熟常常异治,*药可转为良药,良药亦可成为美食。本周五将播出的《双面》分集将带大家了解,剧*的附子在怎样精妙的炮制技法下转化成“回阳救逆”的治病良药;像芡实这样既是餐桌美味又是滋补良药的“双面尤物”到底有多少;百年何首乌“生泻熟补”“生熟异治”功效的发现中,凝结了怎样的人类智慧;而彩云之南那颗古老的龙血树,又贡献了本草秘境中哪些鲜为人知的“双面”故事。
在发觉本草多面性的过程中,人们也深刻体悟了“天人合一”的内涵。刘香保,中药炮制流派“建昌帮“第十三代传人,深谙附子祛*的古法炮制。古稀之年,告别家人与故乡,独自一人来到江西任教,仅为一个质朴中透着些许心酸的愿望“我想把学到的技术传下去,不想带到阴暗的阁楼里去”;王泰科,全真教华山派二十四代传人,出身中医世家,十三岁便跟着父亲上山采药,六十年来遍识百草。医道相通,万法归宗,何首乌九蒸九晒费时费力的古法炮制,于他而言不过是另一种修行;西双版纳远离尘嚣,宛若桃源的净土之上,八十岁的傣医康朗香始终按照贝叶经上的古法熬制血竭,步骤虽繁,却拒不从简。少年出家的经历让他始终心怀慈悲,不拒绝任何一个有求于他的病人……向死而生与顺天时、静人心,或许就是中医药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
“舌尖”上的本草味蕾中的智慧
“民以食为天”、“食色性也”,口腹之欲一直是人们最容易满足也始终不肯放弃的追求。在对自然之物的不断发掘中,人们发现同一味本草不仅可以充饥,还具有营养、保健、防病治病等多种功能。唐朝时期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的就是本草“药食同源”双面奇效。以半寸“舌尖”尝天下的中国人,更是把“以食为药,以药代食”发挥到了极致。
《神农本草经》中,芡实被列为上品,作为药材经常与麦麸一起炒制,但对于江南人来说,把它烹饪成时令美味搬上餐桌,才是首选。糖水鸡头米,芡实排骨汤,这味“水中人参”究竟还有多少种组合方式等待人们去发掘?而除了麦麸之外,“煨附子”时所用的谷糠和蒸制何首乌时所用的黑豆、黑芝麻也是必不可少的辅料,这些“神助攻”们又在药材炮制的过程中起着怎样的转化奇效?
来自自然,走入人间。一面生长于自然的阳光雨露,一面深入人体调节着阴阳平衡。人们在本草神奇的转化之间,悟出了最深刻的规律: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点击阅读原文,品读雅趣文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