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橘红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我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认识
TUhjnbcbe - 2021/1/14 3:01:00

医院王邦才

新型冠状病*肺炎发生以来,至2月19日我市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例,医院收治例,其中使用中药汤剂或中成药联合西药治疗例,占96.5%,目前已治愈出院91例,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新冠肺炎治疗中的作用,宁波成立了市级中医诊治专家组。医院作为市级医院,收住了宁波市大部分新冠肺炎病人,医院一开始就派吴波明,宣红萍等3名中医师进病房对每一名新冠肺炎病人进行中医药治疗,市中医专家组我与贺志良主任,余静主任,李淑云主任进行技术指导与定期会诊,这次宁波当地收住的没有危重病人,有1例转杭州,我们会诊的宁波住院病人基本都是初、中期新冠肺炎普通型与重型患者,通过对新冠肺炎病人的治疗观察,中医显示出了一定的优势,提出自已对这个病的一些认识。

一、病名:新型冠状病*肺炎属于中医“疫病”、“瘟疫”的范畴,病位在肺,《内经》有“金疫”之名,可命名为“肺瘟”。具有强烈传染性和流行性的一类疾病。因所受疫疠之邪,本无寒热属性,故不应称为寒湿疫或温疫。

二、病邪特点:是特异病原元代医家王履指出,温疫乃“感天地恶*异气”。明代传染病家吴又可说“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疫气不同,致病*性强弱不同,中医对瘟疫之邪有“疫气”“疠气”“戾气”“杂气”之称。杂气是一种极微小的物质,人的感官不能发现,所谓“气无所可求,无象可见,况无声复无

臭……其来无时,其着无方。”吴又可把杂气中致病力强,传染性大的叫做“疫气”“疠气”或“戾气”。《温疫论》指出“疫气者亦杂气中之一,但有甚于他气,故为病颇重,因名之疫气”。新型冠状病*肺炎是一种来势凶猛,变化迅速,病死率高,*性强的疫疠之气。这种病邪本身没有风、寒、湿、热等六淫属性。

三、传播途迳:疫疠之气通过空气与接触传染。《素问·刺法论》:“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避其*气,天牝(鼻)从来”。《温疫论》指出,“邪自口鼻而入”“邪之所着,有天受,有传染,所感虽殊,其病则一”。“天受”,是指通过自然界空气传播;传染,则指通过患者接触传播。而能不能使人发病主要取决于体质和正气的强弱。《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吴又可指出“本气充满,邪不易入,本气适逢亏欠,呼吸之间外邪因而乘之”。他还说“正气稍衰者,触之即病”,说明自身的抗病能力对是否发病有重要影响。可有潜伏期,吴又可指出“感之深者,中而即发,感之浅者,邪不胜正,未能顿发”,可稍缓时间而发。

四、传变规律:疫*上受,肺经受邪,顺传胃肠(脾),逆传心、肝、肾。病变中心在肺,适用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不适合六经辨证,但可以用经方。疫疠之气从口鼻而入,直犯肺经,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环循胃口,上膈属肺,故邪犯肺经,可顺传胃肠;若患者体质较弱,老年,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者,可逆传心、肝、肾,引起多脏损害。

五、病性:为什么感受相同的病邪,但不同地区,不同人之间所表现的病理变化完全不同,证型不一,治疗方法差异很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指南1到6版随着认识的加深,中医治疗不断完善,各地制定的中医诊疗方案也各有特色。我们通过仔细观察宁波的病例,结合各地经验深入分析,认为跟人的体质特性有关,也就是随体质从化。新型冠状病*是非常强烈的疫疠之气,进入人体后与正气急剧交争,正气快速耗损,特别是体质有偏颇之人,病邪亦非常狡滑,往往趁虚而攻之,疫疠之邪不伤气阴,必耗阳气,造成急性虚证。如果患者本来阳气不足,偏寒体质,阴盛之体,病邪就趁虚而入,进一步损伤阳气,疫疠之气就变化成寒、湿、浊、*,形成寒湿疫;如果阳旺之体或湿热体质,正邪剧烈交争,就变化成湿热痰*蕴盛,形成温热疫;如果阴虚之质,则进一步损耗津液,形成阴虚疫*内积之证。正如叶天士所说:“外邪入里,里湿为合,在阳旺之躯,胃湿恒多;在阴盛之体,脾湿亦不少”。所以体质是决定病变属性的主要因素。当然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变化,疫疠之气也可夹风、寒、湿、热等六淫之气一起侵犯人体,况且人体受疫疠之气后正气耗损,其它病邪也会趁虚而入。再一点就是西药的副作用,也为改变中医的证型。

六、临床特征:疾病初起,可有发热或未发热,咽痛,咳嗽,乏力,纳差等症状,肺部影像学改变不明显,核酸检测可阳性。疾病中期,肺炎普通型或重型,肺部影像学改变明显,可见局部白肺或斑片状阴影。此时病人临床症状表现不一,可高热、发热或不发热,气促,咳嗽,咳痰或少痰,口干、口苦,神疲乏力,无汗或自汗、盗汗,纳差,恶心,脘痞,大便或溏或干。舌象表现不一,可舌淡或淡紫,舌淡红,舌红或深红,舌体胖大,苔白、薄白、白腻、白滑,舌苔*、*腻、*厚而干,舌面可干或润,舌苔可少、花剥、无苔、光剥等。热病重舌,杂病重脉,当仔细辨别舌象,以判断疾病的寒热属性与虚实。

七、治疗:《温疫论》对疫病的治则提出“大凡客邪贵乎早逐”“邪不去则病不愈”,强调“有邪必逐,除寇务尽”为其指导思想。但必须重视正气,祛邪扶正或扶正祛邪为基本治则,临床上应把握病机,把握正气与病邪斗争的动态演变从而作出策应。

1、肺炎轻型(早期):疫*袭肺(卫)

主症:发病初期,发热或未发热,咽干咽痛,轻咳少痰,无汗,倦怠乏力,脘痞,便溏。舌脉:舌淡红,苔薄白腻,脉濡。

基本处方:荆防败*散加减合升降散,或用人参败*散加减。处方:荆芥10g,防风10g,羌活10g,苏叶10g,苍术12g,陈皮10g,白僵蚕10g,蝉衣10g,草果6g,杏仁10g,连翘15g,贯众10g,藿香10g。

加减:发热重加生石膏30g,银花20g;苔厚腻加佩兰10g,陈皮10g;咳嗽重加桔梗10g,桑白皮15g;腹泻加*连6g;恶心者加半夏10g,姜竹茹10g;胃肠不适纳差者加炒谷芽30g,神曲15g;疲劳,乏力明显,加生*芪15g,人参6g。

2、肺炎普通型与重型(中期):疫*闭肺

发病中期,肺部影像学改变明显,局部实变影、白肺或斑片状阴影,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体质可分为以下几型辨治。

①疫*闭肺,阴寒之体或阳虚体质,邪从寒湿而化者,见咳嗽,胸闷气急,发热不明显,纳差,便稀或黏,次多,神疲,舌淡或淡紫,淡胖苔白腻或厚腻。治宜宣肺解*,通阳化湿泄浊。用麻杏苡甘汤合达原饮及加减正气散。处方:麻*6-10g,杏仁10g,米仁30g,苍术15g,藿香10g,陈皮10g,茯苓15g,炙苏子15g,葶苈子10g,厚朴10g,蝉衣10g,生甘草3g。

加减:有发热者,加草果10g,青蒿20g;有口苦,气喘者,加*芩15g,桑白皮15g;便溏次多者,加*连6g,干姜6g;神疲乏力明显者,加生*芪20g,仙鹤草20g。

②疫*闭肺,阳旺之质,或湿热体质,邪从热化,痰热壅肺者,症见:发热或不发热,咳嗽痰少,或有*痰,倦怠乏力,胸闷气促,口干口苦,大便不畅或干结,或黏溏不爽,面赤,舌质红,苔薄*腻或*腻或*燥,脉滑数。

基本处方: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升降散,小陷胸汤加减。处方:炙麻*9g,杏仁10g,生石膏30-60g(先煎),瓜蒌皮10g,*连10g,芦根30g(鲜芦根尤佳),生米仁30g,冬瓜仁30g,蝉衣6g,生甘草3g,炒*芩15g,桔梗9g,白僵蚕10g,姜*10g,生大*6-10g(后下)。

加减:伤阴明显者,去米仁、冬瓜仁,加南北沙参各20g,西洋参6g;汗出明显者,去麻*,加桑叶10g。

③疫*闭肺,气阴两伤者,症见咳嗽,气急,痰少,神疲乏力,口干口苦,纳谷不香,大便干,舌红苔少而干者。治宜益气养阴,清肺解*。

基本处方:*芪参麦饮合千金苇茎汤,桑贝散加减。处方:生*芪20g,西洋参6g,(或生晒参),麦冬15g,南北沙参各20g,芦根30g,冬瓜仁30g,瓜蒌皮15g,桑白皮15g,象贝10g,银花20g,*芩15g,鱼腥草30g,桃仁10g。

加减:气急明显,加炙苏子,葶苈子;纳谷不香,恶心者,去鱼腥草,桃仁,加炒麦芽,竹茹。

3、肺炎恢复期治疗

治疗原则,扶助正气,祛邪务尽。以防“炉烟虽熄,灰中有火也”(叶天士语)。

①肺脾气虚,余邪未净证。主症:神疲乏力,气短,纳谷欠佳,时有咳痰,大便不调,舌淡红或淡胖,苔白或薄腻。治宜补益肺脾,兼祛余邪

基本处方: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加减。处方:*参20g,炒白术15g,茯苓15g,生*芪20g,陈皮10g,升麻10g,柴胡10g,半夏10g,仙鹤草20g,炙苏子10g,炙甘草6g。

②气阴两虚,余邪未净证。主症:气短乏力,动则加重,稍有咳嗽,痰少,口干口渴,手足心热,自汗或盗汗,纳谷不香,大便干,舌红苔少或剥,脉细数。治宜益气养阴,佐以清化。

基本处方:沙参麦冬汤合五参清肺饮加减。处方:南北沙参各20g,西洋参6g,麦冬15g,玉竹15g,炒扁豆20g,天花粉20g,芦根30g,瓜蒌皮15,桑叶10g,桑白皮15g,炒麦芽30g,清甘草6g。

疾病传变与证型示意图

疫疬之邪——肺卫受邪(寒热属性不显)肺

从口鼻入早期(胃肠)随体质从化

荆防败*散、升降散中期

阴盛之体或阳虚体质——寒化、湿化——麻杏苡甘汤、加减正气散、升降散

寒湿质达原饮

阳旺之体——热化——麻杏石甘汤、千金苇茎汤、小陷胸汤、

湿热质升降散、清瘟败*散

复合体质——寒热虚实错杂——麻*升麻汤、小柴胡汤、升降散

疫*闭肺,耗伤气阴——*芪参麦饮、五参清肺饮、桑贝散、升降散

千金苇茎汤

肺脾气虚兼有余邪——*芪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

→恢复期

气阴不足兼有余邪——沙参麦冬汤、五参清肺饮

八、其他

1、医学观察对象及群众预防用方

基本处方:玉屏风散加减。生*芪15g,防风10g,生白术12g,银花10g,藿香10g,苏叶10g,芦根15g(鲜芦根尤佳),生甘草6g。推荐中成药:1.临床表现:乏力伴胃肠不适中成药: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2.临床表现:乏力伴发热中成药: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疏风解*胶囊(颗粒)、防风通圣丸(颗粒)

2、确诊病例(包括阳性检测无症状者)国家推荐治疗用方

清肺排*汤清肺排*汤来源于中医经典方剂组合,包括麻杏石甘汤、射干麻*汤、小柴胡汤、五苓散,性味平和。2.处方组成及服用方法:麻*9g 炙甘草6g 杏仁9g 生石膏15-30g(先煎)桂枝9g 泽泻9g 猪苓9g 白术9g茯苓15g 柴胡16g *芩6g 姜半夏9g生姜9g 紫菀9g 冬花9g 射干9g细辛6g 山药12g 枳实6g 陈皮6g藿香9g传统中药饮片,水煎服。每天一付,早晚两次(饭后四十分钟),温服,三付一个疗程。如有条件,每次服完药可加服大米汤半碗,舌干津液亏虚者可多服至一碗。(注:如患者不发热则生石膏的用量要小,发热或壮热可加大生石膏用量)。若症状好转而未痊愈则服用第二个疗程,若患者有特殊情况或其他基础病,第二疗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处方,症状消失则停药。3.适用范围。结合多地医生临床观察,此方适用于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在危重型患者救治中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使用。

3、关于新型冠状病*肺炎加快血清核酸检测转阴治疗的意见

根据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在我市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及病程进展特征,符合中医“疫病”的特点。外感疫疠浊*之气,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涉及胃肠,也可逆传心肝肾。病因为疫*,邪气峻烈,入侵人体,正气奋起抗邪,邪正相争,正气急剧损耗,根据不同的体质,或损脾耗阳,或损伤气阴津液,可引起急性虚证。恢复期时大多是正气不足,疫*留恋,表现为乏力,纳差,稍有咳嗽等,加快血清核酸转阴治疗,以扶正祛邪为原则,祛邪以化浊解*为要,扶正以补益气阴为则。拟处方:生*芪30g,生晒参10g,北沙参20g,鲜芦根50g,麦冬15g,苍术10g,升麻15,蝉衣6g,白僵蚕10g,桑白皮10g,鱼腥草30g,陈皮10g,生甘草10g。如果是粪便检测阳性者,宜加清化解*之品,可加用土茯苓,*连,米仁,贯众等。依据不同患者邪正盛衰随证加减,辨证施治。中医药可以从多靶位、多机制及多环节综合治疗病*性呼吸道疾病,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核酸转阴的作

4、其他预防方法

1.刮痧方百会、印堂、太阳、曲池、合谷、脊柱两侧(华佗夹脊穴或膀胱经)、向下或向内、向外轻轻反复刮动。肘窝、腘窝等处,可以用拍打法,向下或向内、向外轻轻反复由轻到重拍打。具有祛浊辟秽之功。2.香囊方药物组成:藿香、佩兰、金银花、桑叶、菊花,等份为末,制为香囊佩戴。3.代茶饮方*芪12g、金银花15g、藿香10g、防风10g,开水冲泡代茶饮。4.足浴方药物组成:当归20g、*芪30g、藿香20g、佩兰15g、生姜15g。水ml,水煎45分钟,取汁,入桶中足浴。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以全身微微汗出为度。(三)生活调护1.注意适时增减衣物,避免到人员密集场所,居室多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更衣,戴口罩。2.饮食宜清淡、规律。多饮水,多食用水果、蔬菜及牛奶、鸡蛋等。3.作息要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适当锻炼身体,可采用八段锦、养生桩、太极拳等。4.畅情怡志,保持情绪稳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