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橘红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一炮而红金山这个村成为沪上市民竞相打卡
TUhjnbcbe - 2024/10/16 9:16:00
    

位于朱泾镇西部,村域面积6.25平方公里,农户耕地面积.44亩。全村共有村民小组35个,户,非农户户,总人口人。区域内河道纵横,水网密布,居民住房多依河而建,具有典型的“鱼米之乡”风貌特征。

近年来,待泾村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落实“水清、岸绿、村美、人和”的创建目标,积极把握发展机遇,发挥产业优势,率先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目前,待泾村已成功创建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并正在创建全国文明村、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

▲俯瞰金山区朱泾镇待泾村

在“花开海上”生态园副总经理包晓东的朋友圈里,几乎每天都可以雷打不动地看到“花开海上”生态园内的动态。

这个季节,地肤已经开始长成一株株绿绿肥肥的“小可爱”,再过些日子,地肤由绿转黄,慢慢变红,“花开海上”秋季的美景将拉开大幕,而生态园也将迎来一年中的又一个游玩黄金期。

▲花开海上生态园种植的大面积地肤

“我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在这里造一栋自己的房子,住在这里。”5年前包晓东来到金山区朱泾镇待泾村,如今眼看着“灰头土脸”的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80后的脸上透着喜悦和自豪。

环境整治,拉开村庄改造序幕

多年以前,待泾村一直贴着“穷村”的标签。到底有多穷,上了年纪的村民们都记得。

“以前家里就靠种田为生,困难的时候一天三顿只能喝粥。

”午后,79岁的曹保金和老伴悠闲地看着电视,以往的穷日子成了他年少时最深的记忆,而那时,“村里大家的日子都差不多”。

穷则思变。为了过上好日子,村民们开始了寻找发家致富的路子。“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开始养猪养鸭,收入也慢慢提高了。我们家当时养了50多头猪,还有很多鸡鸭,年收入大概能有上万元。”曹保金的家沿河而居,门前的蔡家楼河是他们重要的生活用水来源,村民的日子慢慢变好了,这条河连同整个蔡家楼埭的环境却“遭殃”了。

▲整治前的蔡家楼河,边上杂草丛生。待泾村供图

“河里的水不通了,河道里都是垃圾,一到夏天臭得不得了,家里蚊子、苍蝇很多,连门都不敢开。”坐在客厅里,曹保金指着门外,蔡家楼河离家不过十来米的距离,一条发黑发臭的水沟常年横亘在门口,那样的日子和多年前的穷比起来,似乎更加“不堪回首”。

“臭”,是曹元根回忆中关于过去最深的记忆点。“村里人养鸡养鸭都在河边,加上养猪,一塌糊涂,臭得不得了。”而这样的“一塌糊涂”,绝不仅限于蔡家楼埭。

“我是年到村里的,当时村里不规范养殖特别发达。”发达到什么程度?待泾村村委会主任彭雷辉说,不仅村民家里养鸡、养鸭、养猪是常态,还有不少人在田里搭起几十亩的大棚养猪,多的时候村里养了上万头猪,这些不规范养殖对环境的影响特别大。

▲整治前的蔡家楼埭。待泾村供图

说起村里的不规范养殖整治,彭雷辉笑称“一把眼泪一把鼻涕”,过程非常艰辛,光大型的养殖大棚就拆除了七八十亩地,对于这样会“端了一些人饭碗”的大力度整治,阻力,可想而知。而待泾村村庄改造的决心自此就没有动摇过,脚步也是越迈越大。

华丽转身,“花开海上”落地待泾

不规范养殖拆除、道路建设、河道整治、自来水改造……硬件的逐步提升,让待泾村的环境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而村子真正的华丽转身,是从“花开海上”生态园项目落地开始的。

待泾村是个几乎没有产业的“纯农村”,如何在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激活低效土地、给农民的生活带来切实的改变,也让村庄走上持续的产业发展之路?经过了反复思考和研讨,朱泾镇决定走“以乡村游带动三产融合发展”的道路。

▲花开海上生态园环境优美,吸引游客前来游玩赏花

年,朱泾镇调整规划,从村民手中流转出土地,引进社会资本杭州蓝天园林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亩林地进行整体开发,其中亩用于打造“花开海上”生态园,而这个生态园就落地待泾。

年10月,“花开海上”生态园正式开园,凭借绚烂花海的超高“颜值”一炮而红,很快成为沪上市民竞相“打卡”的网红景点。开园近四年,这个偏远乡村里的生态园,接待游客已经超过万人。

▲花开海上生态园内吸引游客前来游玩

根据约定,因共享了村里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生态园每年门票收入的10%返还给待泾村,作为分红收益;生态园西侧45亩林下停车场可停辆车,由村里负责运营管理,收入也全归村集体所有;生态园招工,优先面向待泾村村民,全年解决当地农民就业人,而在花季时,还可以增加临时工80人,工资性收入合计年增长万元,亩林地土地流转费比同类土地高5%,今年将突破每亩元……这些都实打实地成为了村民“可见的收益”。

▲花开海上生态园开展烧烤、攀岩等精彩活动

“游客增多带动的很多效应是无形的,比如消费。”人群的集聚为村民带来了“商机”,一些地产的农产品,成了游客们喜爱的伴手礼,而这也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如今生态园门口专门设置了当地农产品展销区域,“年全村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年的2.3万元提高到2.8万元左右,年全村农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在3万元左右。”彭雷辉说。

产业兴旺,“花海小镇”蓝图再展

在待泾村的发展蓝图中,“花开海上”生态园仅是产业布局的开端。事实上,朱泾镇早在花海一期工程建设开启之时,就有了“花海小镇”项目的整体规划:整个花海小镇项目位于亭枫公路以北,朱平公路延伸段以西,秀州塘以南,斜塘港以东,面积约亩。如今在一期“花开海上”生态园的基础上,二期工程也即将拉开序幕。

▲花开海上二期规划

作为一个旅游景区,如何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在良好游乐体验的同时可以留下来,感受当地的特色文化,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花开海上”二期将更注重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花开海上二期总体鸟瞰规划效果图

“我们将在原来花开海上的东部再增设两个花海。在两个花海的当中,再建设1万平方米的综合体,包含住宿、餐饮、接待中心、文化娱乐等活动区,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作为“花开海上”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方,上海蓝城花开海上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丹透露,花开海上二期工程计划今年年内开工,预计明年年中完成建设,投入运营。

▲花开海上二期未来规划

二期的规划中,花海将补充一期春秋两季外的观赏花卉,让游客多出三到四个月的赏花时间;在这里游客将可以体验到草坪活动、互动花海、骑马、划船、花瓣奶茶、活力文创、樱花林、美食、康体休闲以及民宿、农家乐和新鲜农产品。

▲花开海上二期未来规划

“二期项目中布局了99个点,共计.46亩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我们已经完成了‘农转用’的手续,而这也只是一个开始。”据彭雷辉介绍,目前,朱泾镇已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99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行地价评估,并着手拟定入市方案。“土地入市之后,村民就当上了股民,每年除了固定的保底收入,年底还能拿到分红,自己或家人也能到生态园里打工,收入一份变三份,比从前土地流转带来的收益还要丰厚许多。”

而在“花海小镇”的规划中,未来,这里将对标法国格拉斯小镇,以花为媒,香为魂,通过不断深挖花文化,延展香主题产业,实现为原住民、游客、新居民营造一年12个月的生活场景,建立景区度假村产业复合模型。

今非昔比,村民合力守护环境

如今的待泾村,已然今非昔比。

据了解,近两年,待泾村共拆除违法违章建筑超过4.5万平方米,整治黑臭河道14条,共14.2公里,极大地改善了村里的环境面貌。而要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仅拆违章、治河道是不够的。经过讨论研究,村里决定,通过统一流转、统一种植、统一管理,对农民宅前屋后、路边河旁闲散地进行整治,建成统一标准的菜园、花园、果园、绿地及景观,既美化了环境,又保护了农民的利益。

▲蔡家楼埭路口的景观植物

“你看门前这小栅栏,对面的小花园,还有门口的停车位,都是村里统一规划的,环境好了,孩子们也愿意回来了。”站在门前,曹保金笑了,一旁的老伴正拎着水壶浇着花,门前那条曾经被村民诟病的蔡家楼河,经过整治,恢复了往日的清澈,沿河村民的房前屋后,是精致的“小三园”,“开门小花园,背靠大花园”的蔡家楼埭也已经成为待泾村的一张名片。

▲蔡家楼河两边环境优美

好的环境要靠村民共同守护。“记得垃圾分类刚开始的时候,村民们很不习惯,干湿怎么分类,厨余怎么处理,很多生活习惯都要改,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彭雷辉举了个例子,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村干部们晚上、双休日不停地做工作。如今,待泾村家家户户门前摆放着两个干、湿垃圾桶,垃圾分类的准确率非常高,村里还推行非常接地气的“桶长制”和“值日法”。轮到“值日”的村民,负责清理埭上垃圾、检查村民垃圾分类是否正确、巡查安全隐患等,从而引导并带动村民们自觉践行垃圾分类。

包晓东还记得她年初到待泾村时的场景,到处都是泥地、路差、房差,河道脏臭,这样的环境让她一度“很失望”。5年来,眼看着路修好了,水干净了,垃圾分类了,特别是随着人居生活环境的改善而来的“民风变好”,让她对在这里的生活越发充满期待,有了“想在这里造一栋房子,住在这里”的憧憬和愿望。

    

上观号作者:上海金山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炮而红金山这个村成为沪上市民竞相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