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消费品市场形势分析
类商品和衣着类商品价格的解冻,则有效缓解了价格持续下行的压力。
要理解上述价格走势特征,进而展望未来价格走势,必须对我国经济体系和价格机制的运作情况进行全面分析:
1、价格止涨回调的动力机制。2005年CPI止涨回调的诸多因素中,粮食价格的迅速跳水构成启动因素;稳健货币*策的紧缩效应构成*策因素;高权重商品价格的持续低迷构成结构因素;全球消费价格指数的低位徘徊构成输入因素;人民币币值的稳中有升构成汇率因素。
2、价格下滑的制约机制。
首先,我国经济体系对价格下滑动力机制具有明显的弱化效应。如2005年粮价下跌源于粮农直补激励下粮食播种面积的增加,而作为这一经济效果的代价,蔬菜种植面积明显萎缩又引发了蔬菜价格的持续升高;又如2005年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继续下降,使得食品价格对CPI的影响越来越小;再如2005年就业岗位的大量创造、所得税和农业税制度的重大调整以及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提高,大幅增加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促使多年冰冷的日用消费品价格首次突破涨跌平衡。
其次,2005年服务和居住类商品价格的高位稳定对价格下滑形成了有效支撑。2005年不论是以水、电为代表的居住类商品还是以教育、医疗为代表的服务商品,价格涨幅都高位稳定;而这两类商品具有典型的生活必需品性质,其价格上涨具有引发工资和物价连锁上攻的效应。
再次,低消费推动下的高投资强化了生产资料价格向下游的传导。尽管2005年在国家稳健经济*策的规制下,投资规模有所收缩,但由于连续7年扩张性*策的惯性和消费率的持续低下,使得投资再次成为最终产品的主要流向。2005年我国投资完成额同比增幅高达27.6%,甚至超过了经济扩张力度最大的2003年。投资的扩大,强化了上游基础原燃料高价格向下游生产成本的顺延,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供求态势对工业消费品价格的长期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