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无痰谓之咳;
有痰无声谓之嗽;
有痰有声谓之咳嗽。
咳嗽的病位在肺,病因则可在肺外。
咳嗽是中医以证候命名的病名,最早见于多年前的《黄帝内经》。
其实,咳嗽是人体自身的一种防御反射,是在清除呼吸道里的分泌物和有害物。而咳嗽表现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种,除了有声无声、有痰无痰,还可以分为热咳寒咳、干咳湿咳或五脏咳。《黄帝内经》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所以有五脏咳之说,即肺咳、肝咳、心咳、脾咳、肾咳。到了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咳嗽候》则认为有十咳,除五脏咳之外,还有风咳、寒咳、支咳、胆咳、厥阴咳。在明代朱棣时期的《普济方·咳嗽门·诸咳嗽》还将嗽分为热嗽、冷嗽、肺气嗽和饮气嗽四种。
可见,自古以来,咳嗽的分类就有N多种,而最简单的分法当属明代中医大家张景岳的二分法,即将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内伤咳嗽两大类,这与现代的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分类非常相似。现代医学根据咳嗽持续时间的长短,将咳嗽分为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3类:急性咳嗽时间在3周以内,亚急性咳嗽为3~8周,慢性咳嗽超过8周。
外感咳嗽,顾名思义是感受外邪而出现的咳嗽,多为受寒或受热而引发。最常见的外感咳嗽主要有三类,即风寒咳嗽、风热咳嗽、风燥咳嗽;
内伤咳嗽,顾名思义是机体内在因素引发的咳嗽,多因素体内热、痰湿或虚损而得,大多可能是自身体质弱又有基础疾病的原因。最常见的内伤咳嗽也有三类,即痰湿咳嗽、痰热咳嗽、肺虚咳嗽(肺气虚咳嗽、肺阴虚咳嗽)。
今天主要梳理治疗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的中成药,方便大家在用药时查阅。特别是用了见效不明显的时候,看看所用中成药是否对症。因为,对症用药是中药疗效的保障。
外感咳嗽
1.风寒咳嗽:风寒袭肺证,因感受风寒引起的咳嗽。
特征:
证候:又有两中亚型——新感而得的风寒袭肺证,旧感未愈的风寒恋肺证。
风寒袭肺证——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肢体酸痛等表证,即有风寒感冒症状。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风寒恋肺证——咳嗽日久,遇风或寒加剧,少量白稀痰,有夜咳,口不干, 舌淡,苔白或白滑,脉浮紧或浮弦。
病机:风寒外束,内袭于肺,肺气失宣,肺气闭郁,不得宣通。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化痰-温化寒痰。
方药: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止嗽散(《医学心悟》)加减,小青龙汤加减。
适用的中成药:小青龙颗粒、通宣理肺丸、荆防颗粒、止咳宁嗽胶囊、风寒咳嗽颗粒、蛇胆陈皮口服液、杏仁止咳糖浆、冬苑止咳颗粒、半夏止咳糖浆、止嗽立效胶囊、麻黄止嗽丸、苓桂咳喘宁胶囊等。
如果您在咳嗽的同时伴有以上症状,那么很可能是风寒型外感咳嗽。首先是感冒了,其次是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对于这种咳嗽的治疗,实际上就是在风寒感冒的治疗中增加止咳化痰的药物,并且以止咳为主,适用的中成药如上。这些中成药里面,一般含有麻黄、半夏、苦杏仁、橘红等中药,用法用量要严格控制,不能超过说明书用法用量,高血压患者在使用时注意监测血压。
2.风热咳嗽:风热犯肺证,因感受风热引起的咳嗽。
特征:
证候:也有两中亚型——新感而得的风热犯肺证,旧感未愈的风热郁肺证。
风热犯肺证——咳嗽频剧,有痰,痰色黄且黏稠,气粗或咳声音哑,喉燥咽痛,咳吐不爽,咳时汗出,或咳声嘶哑, 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发热、恶风,口干、咽喉疼痛肢楚等表证, 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风热郁肺证——咳嗽日久,口干,咽干,日咳较多,食辛辣燥热之品则咳,少量白黏痰, 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或弦。
病机:风热犯表,卫表不和,肺失清肃,肺热伤津。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化痰平喘。
方药:桑菊饮(《温病条辨》)、银翘散(《温病条辨》)加减。
适用的中成药:麻杏止咳片、急支糖浆、复方鲜竹沥液、川贝枇杷糖浆、蛇胆川贝液、牛黄蛇胆川贝液、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桑菊感冒片、感冒止咳颗粒、小儿咳喘灵颗粒、栀子金银花丸、羚羊清肺丸、止嗽定喘丸。
如果您在咳嗽的同时伴有以上症状,那么很可能是风热型外感咳嗽。首先也是感冒了,其实次是风热感冒引起的咳嗽。对于这种咳嗽的治疗,是在风热感冒的治疗中增加止咳化痰的药物,并且以止咳为主,适用的中成药如上。这些中成药里面,一般含有鱼腥草、黄芩、板蓝根、石膏、蛇胆等中药,清热止咳的作用比较强。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虚弱或虚寒、平时总有腹泻便溏的患者应注意用法用量和疗程。
3.风燥咳嗽:风燥伤肺型,因风燥伤肺引起的咳嗽。
特征:
证候:干咳无痰,连声作呛,口干咽干鼻燥,咳甚胸痛,口渴,或痰少粘稠,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夜间咳甚, 初起可有恶寒,身热头痛,鼻塞等表证,以及胸痛,无汗尿黄,大便干燥等症。严重时,牵扯胸部疼痛,多发生在秋季。 舌尖红,干而少津,苔薄黄或薄白,脉细数或浮数。
病机:燥邪伤肺,耗津灼液,肺失清肃。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清燥宣肺。
方药:桑杏汤(《温病条辨》)加减。
适用的中成药:养阴清肺丸、秋梨润肺膏、川贝枇杷糖浆、蛇胆川贝枇杷膏、枇杷叶糖浆、苏黄止咳胶囊、京制咳嗽痰喘丸、鹭鸶咯丸、羚羊清肺丸、杏苏二陈丸。
如果您的咳嗽更像是这种类型,那么很可能是风燥伤肺型咳嗽,属于肺气失宣较为严重的一种类型,这种阵发性的呛咳并不伴有很多痰,而是更像是反射性的刺激性咳嗽。对于这种咳嗽的治疗,一般采取疏风宣肺的治疗方案,适用的中成药包括苏黄止咳胶囊、京制咳嗽痰喘丸、鹭鸶咯丸等。一般而言,部分感冒后咳嗽的患者会进展为这种阵发性呛咳,在治疗的过程中,除了选取此类咳嗽适用的中成药之外,也可以根据合并有白痰或黄痰的症状,适度联用一些散寒或清热的止咳中成药。同时,苏黄止咳胶囊含有麻黄,高血压患者慎用。京制咳嗽痰喘丸含有毒烈性饮片马兜铃、罂粟壳等,肾功能不全患者禁用,用法用量也应严格遵照说明书。
内伤咳嗽
1.痰湿咳嗽:痰湿蕴肺型,因痰湿阻肺引起的咳嗽。
特征:
证候:咳嗽痰多,咳声重浊,胸闷憋气,反复发作,晨起咳甚,痰白黏腻或稠厚或稀薄,痰出则咳缓,脘腹胀满,纳差,进食甘甜油腻的食物症状加重。 常伴胸脘憋闷、食少、腹胀,体倦大便时溏, 舌苔白腻,脉濡滑。
病机:脾湿生痰,上渍于肺,痰湿蕴肺,肺失宣降。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利湿宁嗽、健脾祛痰。
方药: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加减。
适用的中成药:橘红丸、橘红痰咳液、橘贝半夏曲、半夏露、半夏天麻丸、桂龙咳喘宁片、二陈丸/合剂、牛黄蛇胆川贝滴丸、桔梗冬花颗粒、参苏宣肺丸、祛痰止咳颗粒、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如果您的咳嗽是以痰多为主要表现,无论是稀薄痰还是粘稠痰,只要是痰多,那么很可能属于痰湿咳嗽。一般痰湿咳嗽的患者,一方面是感受湿邪比较明显,另一方面则是会有一定程度的脾虚,脾虚就会生湿,在咳嗽时就会表现出痰多痰浊的情况。对于这种咳嗽的治疗,一般采取健脾燥湿止咳的治疗方案,适用的中成药如上。一般情况下,此类患者在止咳化痰的同时,也可以适当联用一些健脾燥湿之品,例如人参健脾丸、四君子丸等。
2.痰热咳嗽:痰热郁肺型,因湿热壅肺引起的咳嗽。
特征:
证候:咳而气急,痰多,色黄、黏稠,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吐血痰,或喉中有痰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 面赤,或有身热,口干欲饮,伴有口鼻气粗、口苦咽干、咽痛、胸闷等症状。 舌红,苔薄黄腻,脉滑数。
病机:痰热郁肺,肺失清肃,热邪久郁,热伤肺络。
治法:清热化痰,肃肺止咳。
方药:清金化痰汤(《医学统旨》)加减。
适用的中成药:清肺宁嗽丸、清肺化痰丸、热炎宁颗粒、鱼腥草合剂、二母宁嗽丸、橘红丸。
3.肺气虚咳嗽
症状:咳嗽无力,咳声低弱,痰白稀薄,可伴有自汗、畏风、怕冷,面色苍白等、神疲乏力、食少消瘦等,其人平素易患感冒伤风。
治法:健脾益气、补肺固肾,止咳定喘
适用的中成药:人参保肺丸、润肺止嗽丸、补肺丸、固本咳喘丸、百令胶囊、玉屏风颗粒。
4.肺阴虚咳嗽:肺阴亏虚证肺阴亏耗型,为刺激性干咳,起病缓慢。
证候:干咳,痰少白黏,不易咳出,咳声短促,日久不愈,或痰中见血,或声音逐渐嘶哑。 常伴口干咽燥,低热,午后潮热,夜寐盗汗,颧红,手足心热,神疲气短,起病缓慢,日渐消瘦,神疲。 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润肺止咳,敛肺化痰。
方药举例: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加减: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白扁豆,桑叶,生甘草。
病机: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滋润,肃降无权。
方药: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加减。
适用的中成药:百合固金片、养阴清肺颗粒、虫草清肺胶囊、秋梨膏、麦味地黄丸、强力枇杷露、川贝雪梨糖浆、治咳川贝枇杷滴丸、京都念慈菴蜜炼川贝枇杷膏。
如果您的咳嗽是以干咳少痰为主,并且伴有上述症状时,很可能属于阴虚咳嗽,这种咳嗽一般也在感冒后出现,但与患者的阴虚体质或其他合并的阴虚证有关。对于这种咳嗽的治疗,一般采取养阴润肺止咳的治疗方案,选用的中成药如上。同时,此类患者还可以同时服用生脉饮口服液,以增强养阴之功。需要注意的是,痰多咳嗽患者不适合服用上述药物,因为养阴的同时可能会助湿,反而增加痰液。
作者:主任药师杨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