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泻心汤
大**连泄心汤是《伤寒论》记载的一张古方。原书中由大*和*连两味药组成。宋代校正医书局林亿和唐代代孙思邈在校改《伤寒论》时都表明了“此方必有*芩”的看法,并被之后许多注家所赞同。所以后世所提及泻心汤的组成和剂量多是前面说了这个方子主要针对胃热的证候。提起胃热,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食量增大、喜欢喝冷饮、口臭、牙龈肿痛、便秘等表现。但是我接下来要说的却是一个在胃热证中很有可能被忽视甚至误诊的症状。要掌握这个症状,我们还是要先回溯到《伤寒论》的原文中去。伤寒论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连泻心汤主之。”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连泻心汤。”
以上的两条条文都提到的主要证候是“心下痞”。那么什么是“心下痞”呢?“心下”是现代解剖学中“胃”的位置,“痞”指的是一种塞滞不通的状态。“心下痞”就是病人自觉胃胀气。很多朋友都有过胃胀的情况,但是对于它出现的机理却不甚了解,那么中医对于胃胀是怎么解释的呢?中医看来,脾胃对人体五脏之间的物质交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帝内经》中是这样比喻的:“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布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认为人体的脾胃就像定期买卖货物的集市一样。人体五脏中的其他四脏:心、肾、肝、肺就好比集市周围的乡镇。心火的下济,肾水的上奉,肝木的升发,肺金的肃降,都要通过脾胃这个集市才能实现,而且从外界进口的“货物”也要通过脾胃才能分配到其他组织中去。可以见得脾胃的重要性。如果中焦脾胃功能出现了问题,脾胃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不能布散,心肝肺肾手中的“货物”也不能被交换出去。都堆积在脾胃这个集市中,超过了脾胃的负荷,就会出现胀气的感觉。可以造成心下痞的原因有很多,当我们出现胃胀的感觉时,大家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我是不是消化不太好”而不是“我是不是有点胃火”。即使是专业人士,提到心下痞,第一反应也大都是半夏泻心汤和枳实消痞丸这类方子,它们治疗痰食留滞、脾气虚弱导致的痞证。大**连泄心汤治疗的心下痞被称作“热痞”。痞证的原因是胃中火热壅盛。那有些朋友就不能理解了,既然是胃中火热壅盛,说明能量更多了,应该出现功能亢进的症状才对啊,为什么还会有胀闷不能运转的表现呢?这就好比当我们发烧的时候总感觉浑身没力气,不想吃东西,是因为体温升高导致体内的各种消化酶的活性降低,使食欲减退。“热痞”的道理也是如此。《伤寒论》中提示我们之所以诊断为热痞的一个重要依据是“关脉浮”。此类浮脉一定是轻取即得,且重按滑数有力的。这是热盛鼓动气血,气盛血壅,血管扩张所造成的。而只是关脉浮,寸脉、尺脉都不浮,就提示热在脾胃。日常应用
大**连泄心汤中三味药均性味苦寒,对于中焦实热有很好的清泄作用。而三药的分工又各有不同。如果把它们想象成一个消防队,*连就像那个冲进火场里救人消防员,因为它长于清胃火,对于存留于胃中的火邪有准确的清除作用。大*为*连清除了救人道路上的障碍,它能荡涤胃肠中残留的糟粕,有助中焦之热借肠腑从下而去。*芩则使用水枪对准火源喷射进行灭火,因为*芩尤善清肝胆之热,而情志不遂导致的肝郁化火犯胃正是产生胃热的一个重要源头。*家三兄弟相互配合,救助遇险人员,扑灭火灾,帮助脾胃功能恢复正常。值得注意的是,大**连泄心汤用以清泄中焦无形之热,尤其是当患者没有大便秘结的症状时,只要用滚水将三味药泡10分钟即可,不必煎煮。因为我们只需要取大*的寒凉之气,而不需要它发挥有力的泻下作用。大**连泄心汤不仅在治疗胃热的证候中应用广泛。▋皮肤瘙痒“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临床出现的皮肤疼痛疮痒症状,往往伴有心烦、舌红、脉数等心火亢盛之象,治当清心宣透,散其郁热。大**连泄心汤中的*连擅清心火,与*芩、大*配合导火*外出于体。在本方的基础上加上当归8g、生地15g、白芍10g以滋阴养血。火*随大便而去,皮肤得津血濡养,瘙痒即止。▋脱发
发为血之余,头发需血液滋养,而心主血脉,心火妄动,发无血液精微之滋养,自然干枯脱落,如同用开水浇灌树木,必木枯而死。工作压力导致的焦虑急躁,容易使心肝火盛,故以泻心汤清心火,合用柴胡15g、白芍15g疏肝养血。火去血凉,因此头发得以濡养而重新生长。▋代谢综合征
此类患者一般嗜肥甘而少运动,饮食积滞而化热生痰。胃肠热盛则生消渴;浊入血脉则血脂异常;膏聚脏腑则生脂肪肝等。大*通腑泻浊。*连燥化湿热。仝小林教授在大**连泻心汤的基础上加化橘红10g、决明子12g、焦三仙各15g、红曲10g以消浊调脂;藏红花8g、三七粉5g活血通脉,消癥散积而保护肝脏,成为治疗代谢综合征的常用方。以上看似不相关的几个疾病,其实都是心、肝、胃火热亢盛所导致的,正确辨证后,不妨试试大**连泄心汤,让你的脏腑功能恢复协调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