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草药都有自己独特的外形,比如猴头菇,看上去就是一个毛茸茸的猴子头。
因此,很多中药的名字,其实都是根据它的外形而得。今天我们要说的这味中药,外观看上去就像一个人的手掌,而且还手指屈伸不一,它就是佛手。
佛手,从字面上看,也就是佛祖的手掌,但在字面的背后,其实也暗藏了一些功用特点。佛祖法力无边,而佛手当然就是功能强大。“佛手”作为中药,也很受历代医家的推崇。
佛手入药的记载相对比较迟,最早见于明代的《滇南本草》,认为它性味酸苦辛温,能入肝胃肺三经,主要就是善于理气行气。
从植物来源上说,佛手是芸香科植物佛手的果实,民间更常以“佛手瓜”或者“佛手柑”来称呼它。
由此可见,佛手实际上和柑橘类药食是近亲。就像我们都很熟悉的陈皮、枳壳、枳实之类,都是善于理气行气之品,佛手当然也在其中。
古人认为,佛手具有芳香的气味,能够破除气滞,疏散郁结,同时还可以健脾养胃而化痰。
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则说佛手除了能够疏肝解郁之外,同时还能疏散脾胃郁气,从而化散胶结之痰饮。
总结历代医家对佛手的使用,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疏肝理气:
性味辛苦而酸温的佛手,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气味清香辛冽,却又不像肉桂那么燥烈,功用缓和,最善于入肝经,从而适合肝郁气滞、肝胃不和这些气滞症候。
我们知道,肝郁气滞最常见的就是情绪低沉,郁郁而喜叹息,胸胁闷胀。如果肝气横溢犯胃,还会出现嗳气恶心,食欲不振,脘腹闷胀不舒等等。
这时候,佛手就可以与柴胡、郁金、青皮、枳壳、陈皮、山楂之类配伍,。
如果还伴有肝气横溢犯胃,经常出现嗳气反胃等问题,佛手就可以和木香、陈皮、吴茱萸、*连扥高配无。
而少阳胆经和肝位置相连,疏肝理气的佛手,同样也能利胆,比如在一些胆结石的问题里,佛手也经常被用到。
2、健脾理气:
除了善于疏肝解郁之外,佛手还有很不错的健脾理气之功,但需要注意的是,佛手的健脾,更偏于养胃、和胃这些方面。
比如脾胃功能下降,消化不是很好,经常觉得胃脘胀痛,嗳气吐酸、不想吃东西等等,佛手就就可以和木香、砂仁、山楂等配伍。
可以说,佛手虽然能健脾理气,但更主要侧重于理气上,尤其是一腹部胀闷、食欲不振、嗳气反酸的问题,佛手和焦三仙的配伍,是很常用的一个调理方法。
3、化痰止咳:
佛手性味里的辛散,也就具有能开能降的功用,对于一些湿痰问题,佛手也有化痰止咳的能力,只是作用比较温和,常用在一些老人久咳之证,常与半夏、化橘红、茯苓、贝母等配伍。
民间也有用佛手做简单食疗的方子,比如一些老人经常有点咳喘吐痰,就可以用佛手和枇杷叶益气泡水,适当加点蜂蜜,也能慢慢得到缓解。
上述三个方面,都是佛手常用的场景,但需要注意的是,佛手虽然性味比较温和,毕竟是辛温行列,阴虚有火之人就不适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