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七年月,陕西乾县薛录镇薛宅村,一位穿着绿色厚棉袄的白发老人,颤颤巍巍地从大巴车上走了下来,村口早已围满了等待他的人群。
时隔半个多世纪,老人终于回到了自己热爱的土地,满脸笑意地深情看着他脚下的每一寸土地。
他离开已经太长时间了,竟发现自己曾经最熟悉的地方,竟然变化如此之大。
大到他已经找不到任何能与他记忆重合的地方了。
在回家的路上,工作人员询问这位老人回到家之后有没有什么想吃的。
他想也没想得脱口而出:“想吃一碗家乡的手擀面。”
这位老人名叫王琪,原名王养院,年出生于陕西乾县,在家里排行老三。
王家只是乾县的一个农民家庭,虽然算不上富,却也不算特别穷,平日里好歹还能吃上饭的。
然而王琪毕竟是在战争年代出生的,家里的条件很快就恶化,所以他从小吃了不少苦。
在他的前二十年的人生里,他连咸阳市也没出过,却不想后半生他会滞留于遥远的印度54年,直到白发苍苍时才能回来。
王琪的童年时期也算安稳,因为父母不管在生活上多么的不容易,都不会亏待了自己的孩子。
在家乡读完了小学和高中的王琦,到了离家比较近的一所技校念书。
那个年代和重视高等学历的现在不同,在那时候的农村,家长们的思想观念里更重视孩子是否能掌握一门技术。
不过,王琪在技校里也只上了一年的时间。
在他还没有毕业的时候,就因为他的身体素质十分的好被陕西省体委相中了,进入陕西省体委去打篮球了。
王琪因为上过高中又学过一段时间的技术的原因,在他参加在篮球队的那段时间也很受重视。
但王琪还是觉得发展受到了限制,在篮球队也只是待了两年。
那时恰好正在征兵,王琪就报名参*了。
于是,在年的时候,23岁的王琪顺利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解放*战士。
当时,王琪所在的部队驻扎在条件比较艰苦的青海。
在学习过相关测绘方面的知识之后,王琪成为了一名测绘兵。
当兵之后,王琪的母亲十分牵挂儿子,生怕儿子适应不了部队的生活。
所以,在王琪当兵的第一年,她就拉着王琪的哥哥从陕西老家出发,不远千里地到部队驻地去看望他。
母亲还给王琪带了一些家里的特产,告诉他一定得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谁也没有想到,这一次在部队短短的见面,竟然就成了母子二人这辈子见的最后一面。
直到这位年迈的母亲去世,也未能盼到儿子的再次归来。
年,印度按耐不住想要发动战争的企图,在边界线频繁对我国进行挑衅。
说起来,由于晚清时期中国积贫积弱,西方列强都打上了中国的主意。
这些国家要么通过刀枪,要么通过哄骗,要么通过暗抢,要么通过租借,反正就是想方设法要从中国撕下一块“肥肉”来。
我国近代以来所面临的边界问题和纠纷,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出现的。
在英属印度时期,英方通过金钱拉拢的方式,在西姆拉会议上买通了一位西藏地方*府代表,随即炮制出了所谓的“麦克马洪线”。
英方全然不顾中国*府代表根本没有在协议上签字的事实,就大言不惭地开始吹嘘起了“麦克马洪线”。
印度脱离殖民统治后,按理说应当认识到这条非法的“边界线”是帝国主义和殖民时代的产物,应该予以废除的。
可是尼赫鲁*府在野心的驱使下,居然继承了英国人的论调。
紧接着,印*频繁地对我国边界发起挑衅和侵略。
不仅如此,印*还时常骚扰边境地区普通老百姓的正常生活,一次又一次挑战我方的底线。
年10月我国发起的对印自卫反击作战,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打响的。
对于印度方面的挑衅,我方保持着高度克制。
为了解决争端并控制事态,我*先是启动了*事谈判,想以这种方式来避免劳民伤财的战争爆发。
然而印方丝毫不领情,也没有通过谈判解决争端的诚意。
我方屡次派出代表进行协商和谈判,但都因为印方的不配合而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年9月20日,印*在东段越过“麦克马洪线”,攻击克节朗地区的我边防部队。
10月10日,印*又向东段的我国尺冬哨所发起攻击。
“是可忍孰不可忍”,我方多次选择了宽恕和包容,如今换来的却是印*的不知好歹。
万般无奈之下,中央下令进行自卫反击,通过武力手段维护领土和平。
王琪所在的部队接到命令后,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开往战争前线。
王琪在此战之中负责执行测绘任务,及时整理数据和绘制地图,然后向参谋部队汇报。
他们奉命从青海出发,赴往前线去配合参加战斗。
1个月后,我*击败印*,随后我国*府发表声明,宣布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全线停火并后撤,对印自卫反击作战至此落下帷幕。
然而,失败后的印度并不甘心,而且一直对我国心怀不满,边境的局势依旧比较紧张。
王琪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迫滞留印度的。
后来王琪在接受BBC记者采访时,回忆了当时的情况。
大概是在年1月份的时候,在一次休息时,王琪想外出走走。
王琪本来是想着一个人在营区周边闲逛一下就可以了,却无意识地往森林深处越走越远。
在天色越来越黑了之后,他才猛然发现自己似乎是迷路了。
对这个地方十分的陌生的他,根本找不到回去的路,于是他就一直往前走。
连续走了好几天,他都没有找到可以出去的路,而且由于没有进食,他已经非常疲惫。
就在快绝望的时候,他发现了一条车道。
没过多久,他就看到了一辆似乎是红十字会的车从这里驶过。
他立马上前去寻求对方的帮助,希望对方能够将他带出这片森林。
但是这辆车却把他送进了印度的*营。
印度*方对王琪充满了警惕,认为王琪身上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王琪告诉他们,自己是因为迷路才会到那个地方去,并且是想求助于红十字会的车将他送回中方营地。
然而印度*方完全不相信他的说法,坚持认为王琪是我*秘密派出的卧底,想以此借口来渗透到印*内部打探情报。
他们以此为由拒绝将王琪送还给我方,并对王琪进行了*事审判。
审判的结果自然是以“入侵”领土罪为由,判了王琪7年的有期徒刑。
在接下来的七年当中,他换了好几所监狱服刑。
在不同的监牢中,王琪的生活都很艰难。
每到一个地方,他就会因为自己的华人面孔,受到囚犯和狱警们的歧视和特殊对待。
艰难熬过七年后,王琪终于在年重新获得了期待已久的自由。
但是这种自由却又不是他在狱中朝思暮想的那种自由。
印度方面似乎并没有打算放过他,不愿意让他顺利回到祖国。
为此,印度官方限制了他的出境自由,把他带到了一个远离城市的村落,任其自生自灭。
王琪在被安排到这个偏僻农村的时候,也并没有抱怨和放弃。
他心中一直埋藏着回国的念头,并且他相信自己一定会回去的。
为了生存和攒钱,他在当地的一家面粉厂里找了一份工作,白天的时候就一直在厂子里忙碌。
到了晚上的时候,他的思乡之情一下子就涌了出来。
他经常会一个人朝着家的方向眺望,然后落泪伤悲,悔恨当时自己为何要出去散步。
在这片陌生并且对他充满恶意的土地之上,唯一能让他感到温暖的,那就是在这里结识了深爱着他的妻子。
这位名为苏西拉(Sushila)的印度女子,是面粉厂里唯一帮助过王琪的人。
在长期的接触下,王琪就和这位善良的女孩产生了感情。
对于远在异国的王琪来说,这个女孩带给他的温暖是无比珍贵的。
在年,王琪跟苏西拉决定结婚,于是便组建起了自己的家庭。
在结婚之后,王琪渐渐适应了异乡的生活,努力学习了印地语,后来更是能够很流利地说当地语言。
婚后,王琪和妻子两人共同养育了4个孩子。
然而就算是已经和印度人结了婚,王琪依旧没有取得一个合法的身份。
王琪只能利用自己空闲的时间,不断地给自己远在中国的家人寄信。
但是印度官方对于王琪一直是长期严控的,所以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王琪都没有收到过一封来自家人的回信。
他就时常会自己发呆,想到远在中国的家和那些曾经无比疼爱着他的母亲和家人。
但他知道自己不能够放弃,两年之后,王琪便主动地开始给当地*府写信。
王琪请求他们能够批准让他回到自己日思夜想的中国,回到家乡去看看家里的亲人们。
然而每一次寄出的信都石沉大海,除了让王琪的心里增添一份失望,再没有任何作用。
但是王琪就是不死心,一直坚持写信寄信。
终于直到80年代末,王琪的信终于寄到了家人手中。
在收到久违的来信之后,王琪的家人大喜过望,立马写信回复。
在收到家人回信后,王琪更加坚定了回家的念头。
这时候的王琪,无比希望自己有一个能够自由出入印度的身份,他开始频繁地向当地*府提出自己的请求。
但是当地*府并不愿意给他一个自由出入境的身份,对王琪的要求当然是置之不理。
在印度的三十多年时间里,对王琪来说,唯一的安慰就是偶尔能在电话里听到母亲那熟悉的声音。
王琪第一次与母亲通话,是在年的时候。
由于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实在落后,想要和国内打电话,实在是异常困难。
在成功联系上家人之后,王琪开心了好久。
然而在之后,也就发生了最让他遗憾和痛苦的事。
在电话里,他知道了母亲离世的消息,可是他却无法回到国内和母亲见上最后一面。
辗转多年以后,王琪终于在年的时候找到了中国驻印大使馆的人员。
当看到大使馆的时候,王琪的眼泪都要流下来了。
王琪看到大使馆的时候,就像是已经看到了自己的家一样,他知道他终于要回家了。
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在听完了他的故事之后,很快就对他的身份进行了核实。
在得知王琪的迫切需求之后,使馆方面随即和印度*府部门开始沟通。
王琪在印度的妻儿也非常支持他的回国愿望,并且愿意陪同他一起回到中国来生活。
经过差不多四年的努力,终于在年的元宵节这天,王琪回到了这个离开了54年的家乡,回到了中国和自己的故土。
在咸阳机场,当王琪的兄弟姐妹们终于在机场接到自己久违的家人后,他们紧紧拥抱在了一起。
看到此时已经是两鬓斑白的王琪,每个人都有着难以言表的遗憾和辛酸。
已经分离54年的家人,终于再一次迎来了团圆。
王琪恨不得立马把心中多年的委屈一股脑地倾诉出来。
可是在跟家乡的人交谈的时候,在印度生活了太久的王琪,已经忘记了家乡的方言是怎样说的了。
在家人们为他端上他想念已久的老家乾县的浇汤手擀面时,王琪竟然也已经想不起如何使用筷子。
毕竟在印度,王琪半个世纪里都是用手来抓饭吃。
在家人的教导下,王琪才算是勉强能够使用筷子。
王琪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吃着碗中的面条,母亲的样子再一次浮现于他的脑海之中。
他一口气吃掉了7碗面,因为这个味道,他惦记了54年之久。
不得不说,王琪既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
虽然王琪在印度经历了种种磨难,好在最后回到了祖国,和家人们再一次相聚在了一起。
他的归来,和国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这无疑让我们感到身为中国人的幸运和自豪。
虽然王琪一直是以俘虏的身份在遥远的印度生活着,但是在他心里他一直记得自己身上流的是中国的血液。
他知道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并且终有一日会回到自己热爱的祖国。
所以,王琪始终没有加入印度国籍,即使是他会因此受到许多歧视和打压。
在王琪回到国内之后,有关部门十分高效地帮他办理了相关的手续。
自此,王琪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以一个合法公民的身份在祖国生活。
王琪的家人也跟着他来到中国生活,一段时间之后,他们表示都非常喜欢中国,也先后提交了入籍的申请。
年春节,记者上门采访王琪时,得知了王琪一家的近况。
他的子女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能够使用汉语和人沟通,三个女儿留在咸阳当地,进了工厂打工,每个月也有一些收入。
王琪的儿子准备做中印贸易相关的行业,目前也在一家外贸公司工作。
祝愿王琪老人一家生活幸福!
-完-
参考资料
1.中国青年网:《老兵王琪的五十年归途:84岁大哥摸摸他的头说“你回来了”》
2.中国网:《被困印度五十余载中国老兵的漫漫归家路》
3.澎湃新闻:《老兵王琪的五十年归途:84岁大哥摸摸他的头说“你回来了”》
4.三秦都市报:《乾县乡*“欢迎老兵王琪回家”但王琪老人等并未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