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橘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明清到名人明星,广州利是封大王收藏 [复制链接]

1#
北京较好的痤疮医院 http://m.39.net/pf/a_9216890.html

今年59岁的陈海萍,收藏了6万多红包封,从明清时代开始,各年代都有。由于收藏颇丰,他也被称为广州第一红包封收藏家。

由于多次前往东南亚国家进行收藏的红包封展示,便有当地的媒体将他称为是“红包封王”、“利是封王”。

在他家中,各式各样的红包封被他逐一分类,有装满米的,装满水的,会变魔术的,3D的,这些被划为“特色封”,明星、电影海报等有被划为“名人明星广告封”。

同样,也有根据年代划分的“年代封”。他说,自己的愿望就是能够建成一个个人博物馆,叫“封王府”或“封王殿”,里面放满了自己收集的红包封,作为广府文化的一种补充,与现代人、后代人分享“精神财富”。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丹

“麻烦你一定要出下我的人像照片呀,我这个名字在网上一搜,除了我几乎都是女的。可我却是个男的呀!”59岁的陈海萍刚刚见到记者,就拿自己的名字开着玩笑。

陈海萍身穿着一身白色的衬衣,将衬衣掖进西裤,打着一条蓝色的领带,出现在拉车年轻人的巷子中,顿时引来其他人诧异的目光。他丝毫不介意别人的表情或目光。

身住“红包路”耳濡目染

广州一德路,是小商品批发的一条街,而红包之类的小礼品也是在此转运、批发。陈海萍就住在一德路旁的小巷子里。他从小就生活在这里,旁边就是著名的一德路,有着各种各样的小商品,那个时候更是他心中的“红包路”。

上了几层楼梯,穿过一个已经生锈的栅栏门,就来到了陈海萍的家中。除了两个卧室,最大的就是这片不超过十平米的“客厅”了。客厅内只能容得下一张双人的木质沙发椅,和一张窄小的折叠桌,桌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红包封”。

在他客厅的墙上,大部分挂着的是各色各样的“红包封”,以及几张陈海萍与其他人的合影照。

年出生的陈海萍,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可能真的是冥冥之中的缘分,你看,我从小住的地方都在‘红包路’,我自己”又是‘红包封’的收藏者。”陈海萍说,自己从小就比较喜欢绘画,特别喜欢那些色彩鲜艳的小物件。一有时间就会自己到一德路的各种门店去看,他说,这可能就是他艺术方面的启蒙。

年,刚刚高中毕业的陈海萍在一个电子仪器厂工作。“在工作之余就去上业余大学。”陈海萍说,从高中毕业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几年里,他先后在业余大学里学习了“五金”和“钳工”,甚至还专门在广美学习了油画。这总算完成他自己心里的一个愿望。“从小我就喜欢绘画,但是从来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训练学习,一直想学美术。”

因为学习了美术,陈海萍之后还到广州民办的职业中学去应聘“美术老师”。他回忆说,当时他就跟学校负责招聘的老师说“唐伯虎有本科学历吗?齐白石有本科学历吗?艺术这个东西不是以学历来衡量的。”两句反问他至今仍记忆犹新,情绪也犹在昨日。最终,他的诚意打动了学校的老师,被录取。

但是美术老师这个职业并没有长久,陈海萍还是选择了自己更熟悉的其他领域,他又回到工厂打工了。“艺术只是我爱好,业余的调剂。”陈海萍说。

陈海萍收集的红包封

收藏利是封30年

“我将自己与红包封的经历,分为‘收集’和‘收藏’两个阶段,主要的分界点,就是有没有花钱。”陈海萍笑着说,当他开始为红包封主动花钱的时候,就是他“收藏”的开始。

辞去美术老师的工作,到东莞的工厂打工,他觉得自己还是开了眼界的。在多工人的大厂中,他是人事后勤方面的主管。

陈海萍回忆说,老板就是想要员工拼命为工厂挣钱,员工也希望在挣钱的同时能够有自己的生活,而他也就成为中间的“调和剂”,一待就是15年之久。

陈海萍颇为谦虚地说,虽然算不上大富大贵,但收入已经很高了。他举例说,在年前后,当自己的妻子工资还只有元每月的时候,自己月工资已经超过了元。

从那时起,他开始将“收集”转为“收藏”了。当时,他是什么红包封都收,在一德路的老板们都知道,有一个收集红包封的“怪人”。“一个红包封也就5分钱,但是我会给5角钱,让他下次还给我留着。”陈海萍说,因此,几乎所有的老板都会给他留着各种各样的“红包封”。

陈海萍早期收集的红包封

20年前花元买一个“红包封”

大概20多年前,有一个“最普通”的“红包封”,让陈海萍开始“花钱”搞起了“收藏”。

陈海萍指着一个印有几位明星的“红包封”说,正是这个“红包封”让他开始了“收藏”之路。他回忆说,当时也是在过年期间,他的一个香港的亲戚,给他包了一个“红包”,红包封面上就是当时最火爆的“明星”——周润发、张国荣等。在红包的封面上还写着四个字——“纵横四海”,也是当时最流行的电影。红包封面实际上就是电影的海报。

“我当时一看到的这个红包封,就眼前一亮。”陈海萍说,当时他在一德路上看到的,都是“福”、“寿”、“禄”等传统的红包,像这种明星海报印成的红包封还是第一次见到,很新鲜。”

随后,他就萌生了购买红包封搞“收藏”的念头,让在香港的亲戚为他带各种各样的红包封。这让对方也感到了惊讶异常,一个小小的红包也要从香港带?对方还不忘“泼冷水”,让陈海萍至今记忆犹新,“你的钱很多吗?要包这么多红包?”

对方的问话也让陈海萍颇为尴尬,他只好回答说,是自己为了研究美术才让对方带的。“亲戚还是从香港带来了许多红包封,也是花钱托人买的,十元、二十元、三十元、五十元不等。”

当时,收藏的一个最贵的“红包封”是元。“本来是元的,我多给了他元喝茶,让他以后有了红包还找到我。”陈海萍说。

“利是封大王”陈海萍

“渔翁撒网,什么都收”

从那以后,他“利是封大王”的美名就传开了。经常会有来自香港、北京的朋友,给他送来年代久远的“红包封”。他则称自己是“渔翁撒网,什么都收”,只要是没有见过的,就会花钱收购。

他告诉记者,红包封的价格并不高,最高也不过是元左右,只有少有的几个红包封是元甚至元。当时他收购的元的红包封就是一个“年”的红包封。此后,也花了元收购了一个“光绪三十年”的红包封。

“如何判断红包封的真假或年代?花这些钱收购到底值不值?”对此,陈海萍则“嘿嘿”一笑说,其实人们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