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用一句话总结:脾虚引起脾湿,脾湿造成痰湿。
这话有点绕,怎么理解呢?下面详细说。
脾虚→脾湿
脾的特点是“喜燥厌湿”,它的一大功能,就是将体内代谢后的水液及某些废物,转输至肺、肾,通过肺、肾的气化作用,化为汗、尿等排出体外,维持人体水液代谢的协调平衡。
但如果脾虚了,运化无力,那就糟了。
这样多余的水液就无法排出体外,慢慢变成湿气,反过来阻滞脾胃,让脾胃的运化功能更差。脾位于中焦,所以这种情况,中医术语叫“湿阻中焦”,也就是“脾湿”。
脾湿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另外,也容易出现疲倦乏力,气短懒言。
怎么治呢?当然就是健脾化湿。
中医上有个大名鼎鼎的食疗方,我讲过很多次了,就是八珍糕,专门调理这一系列问题。
它的基础材料有6种,分别为:山药、茯苓、芡实、莲子、白扁豆、薏米。
另外两种材料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参(或人参)、白术,用来强身健体,是给体虚的中老年人吃的,乾隆和慈禧吃的“清宫八珍糕”就是这种。
第二个版本是山楂、麦芽,这是八珍糕的创始人陈实功的原方,是给孩子、中青年吃的,用来消食化积。
现代人生活条件好,肥甘厚味吃了不少,容易积食不消化,一般建议用山楂和麦芽。
这些材料看起来好像平平无奇,但搭配在一起,就是调理脾胃的妙方。其中的山药、莲子、芡实,都是健脾胃的;茯苓、薏米、白扁豆,都有祛湿的作用;再加上山楂、麦芽来消食化积,专门对治脾虚湿气重的各种症状。
做法也很简单,以上八种材料各60克,加粳米面克,全部研为细末,加白糖克和匀,摊在蒸笼里蒸熟,切成方块,即可食用。吃着细软味厚、香甜可口。
脾湿→痰湿
痰湿是一种体质,怎么形成的呢?跟脾湿大有关系。
脾湿后,湿气内停体内,久而久之,就会聚湿成痰,也就是我们说的“痰湿”。
所以中医说,脾为生痰之源。
那么,痰湿后哪里反应最明显呢?
答案是肺。因为“肺为储痰之器”。
所以痰湿体质的人,第一大表现就是嗓子不舒服。
总觉得嗓子里有痰,咳不完的痰,所以老是在清嗓子,咳嗽,症状有点类似慢性咽炎。
其次,体形会比较肥胖,尤其是小肚子突出,你以为大肚腩上都是脂肪吗?其实还有很多集聚的痰湿。
另外,还有人会觉得胸闷,身体困倦。
这个痰湿怎么来调理呢?
首先是从根源上——脾虚脾湿调理,思路还是健脾祛湿,八珍糕来不及做的话,平时多吃点山药,薏米,冬瓜,赤小豆等,少吃肥甘厚味和冷饮。
其次,就是要燥湿化痰,尤其是嗓子不舒服的人,这一点最重要。
燥湿化痰的中药很多,根据我的经验,尤其要给大家分享一种材料——化橘红。
这个东西广东人最熟悉,因为橘红到处都有,但只有广东化州的橘红,才被列入《中国药典》。
化橘红是干啥的呢?就是燥湿化痰,理气宽中!
比如晚上经常咳嗽,或者白天咳嗽、多痰、痰是白色的,用化橘红泡水喝,真心太有用了。
大家平时如果嗓子不适,痰多、咳嗽、干痒,也可以试试看。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往期回顾
雨水到,湿气来,最强“天然”祛湿方法,是时候要学起来了!
科普:湿气到底是什么?怎么来的?
喝红豆薏米水祛除湿气,这4种人最好别碰,有可能会起“反作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