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橘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红绿枫林这个老旧小区改造从打造特色楼 [复制链接]

1#
<

旧家电、席梦思、老旧自行车

......

楼道内堆积物是不少老旧小区的通病。

而在枫林的这个小区中,

却是另一番景象↓↓↓

居民A

每次走进楼道都感觉非常温馨。

一走进楼道就有好心情~

居民B

是什么让楼道焕然一新?

今年10月起,为配合青松小区综合改造项目,针对青松小区居民需求和实际情况,枫林街道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载体,着力将小区11号楼、14号楼打造成为一楼一主题的“青松友邻”特色楼组,实现“有温度、可持续、高品质”的老旧小区改造。

“青松友邻”特色楼组建设,不仅促进睦邻关系,更形成了共商、共议、共享的社区氛围。

“绿色”微景观扮靓楼道“提颜值”

青松小区14号楼是无物业管理的楼栋,住户中外来租户比例也较高,为了更好地宣传上海市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让较为流动的外地住户能理解垃圾分类工作,进一步营造居民生态环保的理念,通过多次居务会讨论,将这栋楼组的特色定位为“生态绿色楼”。一走进去,仿佛置身于一个小公园,令人赏心悦目。

木林角

▲每户居民认养绿植,由擅长园艺种植的居民担任绿色志愿者,定期指导其他住户一同养护花草,并逐步培育一批对种植感兴趣的居民参与进来。

↑楼道绿色自治金公示栏+可回收物铁桶←

这里设置了一只可回收物桶,用于收集易拉罐、宝特瓶等,回收所得的钱作为楼道绿色自治金,用于购买木林角的多肉植物、空气凤梨等。如此,不仅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提升了,更增添了“家园”意识,木林角也让整个楼道更加漂亮,让居民更有参与感、互动感。

家里的绿植怎么也养不好怎么办?在常青廊,你可以学到绿色养护小知识、垃圾分类小常识等等!

楼道里的“绿色微展览”还与居民需求对接,保证常换常新。

有了常青廊,养花小白也能进阶成大神!

楼道里的“青枫”图书漂流角轻松解决了楼道堆物问题,同时让更多的书有其读者,让更多的读者有其书。

▲利用街道图书馆的剔旧书籍,居民们可以自由取阅这里的图书,也可以拿出自己的图书与其他住户一同分享,以“自助取阅,自主归还”的“漂流”模式,实现了微型图书馆的基本功能。

“生态绿色楼”

让居民回家的路更美了

“红色”楼道架起居民自治“连心桥”

青松小区的住户中,老干部、老党员的比例较高,特别是这栋11号楼。因此,通过多次居务会讨论,将这栋楼组的特色定位为“红色力量楼”。以党建引领楼道红色文化建设,楼组党员亮身份,发挥“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先锋模范作用,凝聚全体楼道居民之心,自觉参与配合楼组建设和小区建设。

红色先锋力量墙

住户认可、推选出来的党员骨干亮身份,他们在家园建设、业委会管理、志愿服务中充分发扬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也为其他住户树立了典范。

居民C

楼组里的书画,画得可真好呀~

楼组内“能人”很多,热爱书法、绘画、摄影的都不在少数,枫采角板块采用季度主题模式,向爱好者们收集引以为豪的作品,让书香和墨香在楼道中交相辉映。

楼组有一支以党员骨干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他们定期为居民服务,如清洁家园,量血压、测血糖,开展“小老人服务老老人”的结对活动,为高龄老人配药和交水电费等。

▲志愿服务项目排片表定期向住户发布。

“邻家心声”墙,它既是一面愿望墙,也是一面公告墙,任何想表达的话都可在心声墙上互动。如此,不仅能促进居委干部改进工作作风、党员快速认领服务项目,更能进一步引导人人都献出一份力量,传递一份真情,共同营造互助、有爱、向上的楼组氛围。

▲“红色力量楼”引领红色新风尚

特色楼道不仅让原本老旧的楼道焕然一新,更搭起了居民之间沟通、交流、展示的舞台,随着社区自治不断深入,街道将积极响应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营造和谐邻里氛围、激发社区自治活力,助推文明新风尚,构建有温度的“熟人社区”。

作者:枫林街道

原标题:《红+绿!枫林这个老旧小区改造从打造特色楼道中找到破解密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