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橘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满清第一词人纳兰性德的才情与悲凉家家争唱 [复制链接]

1#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01.谁怜辛苦东阳瘦

《采桑子·非关癖爱轻模样》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纳兰性德,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期著名词人。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双全。现存词作首,后世称为纳兰词。其词风哀婉清丽,格韵高远,颇有南唐二主之遗风。

世间总是有这样一种人,从降生在人世开始就应该被人所钟爱,小心仔细地呵护着,把所有美好的词句去描述他早已近乎完美的形象,从不会吝啬去赞美他那无与伦比的锦绣才华。

顺治十一年冬,纳兰性德出生在京城纳兰明珠的府邸里。

纳兰性德和他的父亲明珠,这一对鼎鼎大名的父子,却又是那么的不同。

一个在官场左右逢源,长袖善舞,一个在词坛风花雪月,清心寡欲。

纳兰性德始终不会懂得,父亲明珠是怎样步步荆棘地爬到权利的顶点?如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这大清朝可谓呼风唤雨。

而明珠也同样不会懂得,自己为儿子早已铺就的那条繁花锦簇的人生之路,他是为何如此抵触?以至于心里为此不情不愿。

这也许是从古至今所有父母和孩子之间都会有的隔阂,纳兰性德选择了一条和他父亲明珠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他把自身的锦绣才华都尽情地发挥在了诗词之中,这使他成为了清朝的第一词人。

02.雨歇春寒燕子家

《采桑子·冷香萦遍红桥梦》冷香萦遍红桥梦,梦觉城笳。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箜篌别后谁能鼓,肠断天涯。暗损韶华,一缕茶烟透碧纱。

如果说纳兰性德的一生从没遇见过一点挫折,那绝对是骗人的。人生一世,不如意十之八九,皇权在握的帝王也会烦恼丛生,更何况一个初出茅庐的少年。

纳兰性德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去太学学习了,很多国子监的老师都很欣赏他。

十八岁那年,他参加了顺天府的乡试,一举拿下了举人身份。

也许是老天爷都觉得纳兰性德的人生有些过于顺利了,应该让他受点挫折。于是,在他正准备去参加会试的时候,突然身染寒疾,一病不起。

其实从他生性对名利淡薄这点上猜测,在纳兰性德的心中,这件事应该不会很在意。他开始一边读书,一边主持编撰了一部儒学书籍——《通志堂经解》。

闲暇的时候,他就开始创作诗词。

这一年,他写了几首《采桑子》,境界情感,有诸多不同,其中最著名的一首便是“冷香萦遍红桥梦,梦觉城笳。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箜篌别后谁能鼓,肠断天涯。暗损韶华,一缕茶烟透碧纱。”

也许是天赋如此,出生长大都在京城的纳兰性德所做词作之中,却总是能见到江南三月,小桥流水的气息。

03.一生一代一双人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历史记载中说,纳兰性德有妻子卢氏,小妾颜氏,后来卢氏因病离世,便又娶了官氏。他还有位红颜,乃是江南才女沈宛。而在一些野史资料中,纳兰性德还有一位从小一起长大,青梅竹马的表妹。这位表妹后来被选秀进了皇宫,两人被迫分离,但是在纳兰性德的心里,表妹始终占据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

后来有人研究说,纳兰性德和他的这一位表妹便是《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原型人物。而后来的乾隆爷也是这么认为,当他看过《红楼梦》之后,一番感慨道:“此乃明珠家事作也”,明珠家与曹家一样,有着相同的兴衰变化。这样的话,明珠自然是“贾政”,而纳兰性德也就是“宝玉”了。

也许,这位表妹根本未曾存在过,只是野史的捏造。而也有可能,在纳兰性德年少之时,真的会有这么一位美丽的少女陪在他身边。

按照那时“选秀”的制度,三年一个轮回会是“选秀之年”,旗人家里十三至十五岁的女孩子都必须去参加选秀,之后才能自行婚配。因此,纳兰性德的表妹就这样被选进了皇宫,而依她的家世、外貌和秉性落选的机会也不是很大。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表哥也变作了路人。

纳兰性德因为这件事,心中真是打了个解不开的死结,他一直念念不忘自己的表妹,一直在寻找办法能够进宫去见她一面。于是,他乔装成一个红衣喇嘛混入禁宫,最后看了她一眼。

其实这些都是一些民间野史,没有什么可靠的史料依据来证明这些事情有真实的发生过。但是纳兰性德与表妹共同演绎的这出真假难辨的“初恋”悲剧,在我们后世之人的无数臆测之中,变得扑所迷离,朦胧而美丽。“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我喜欢这样的剧目,也因此把它演绎了诸多版本。

少年时代的感情是最最纯洁的,那是因为年少时,我们不会考虑菜米油盐的俗事,只会全心全意的惦记着那个人,没有任何其他的目的,只想想着对方,依恋着对方。

我想,纳兰性德与表妹的感情就应该是如此吧?

04.我是人间惆怅客

《眼儿媚·咏红姑娘》骚屑西风弄晚寒,翠袖倚阑干。霞绡裹处,樱唇微绽,靺鞨红殷。故宫事往凭谁问,无恙是朱颜。玉墀争采,玉钗争插,至正年间。

纳兰性德不是只吟风月的风流浪子,他所写的那些词中,虽然描写爱情的作品占据了大多数。但也有部分作品表达出了纳兰性德对历史变迁的思考。

在这首《咏红姑娘》中,我们不仅想问,红姑娘是那位红颜呢?原来它并不是一个人。红姑娘是一种植物,白花红果,所以被叫做“红姑娘”。纳兰性德借“红姑娘”抒发历史上国家兴亡。最后一句“至正年间”,点名了所指的朝代。“至正”是元朝顺帝的年号。他统治时期,朝政废弛,政治腐败,以至于民不聊生。在压迫之下,民间自然多有反抗,朱元璋便是借着这样的东风,一举灭掉了元朝,建立了明朝。

元朝的宫墙之外长满了“红姑娘”,纳兰性德借这种红色的小果子进行拟人和比喻,而心里想到的却是历史的兴衰灭亡。他用拟人的手法描写“红姑娘”身披轻纱般的云霞,朱红色的果实便如少女的樱唇一般娇艳欲滴,真是美丽极了。然后便借着红姑娘抒发怀古的情怀,昔日雄伟壮阔的皇宫换了无数个主人,只有宫墙外的“红姑娘”还是静静地生长着,随风摇曳着。

纳兰性德是满清贵胄,沐浴皇帝隆恩,仕途通畅,按理说应该是意气风发的,可不知是何原因,他的身上总是带着忧郁而伤感的气质,一幅忧国忧民的模样。他身处康熙盛世,享尽歌舞升平的繁华世界。但是,他却看清了王朝兴衰交替是谁也无法阻止的这个道理。

那时候的清王朝虽然已经封闭了与西方交流的渠道,但还是有一些外国人来到了大清。汤若望、南怀仁等外国传教士带来了西方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和科技,可清廷却认为这些只是一些“奇技淫巧”,上不得什么台面,自然不会引起重视。

可纳兰性德却在自己的《渌水亭杂识》中写道:“西人历法实出郭守敬之上,中国未曾有也。”其实,在那时面对洋人的先进科技文化,纳兰性德已经察觉到中国的落后了。但是,那时候的社会和政治环境决定了,纳兰性德就算已经察觉到这一点,却无法改变,这莫过于是一种悲哀和无奈。

05.一片伤心画不成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性德第一位妻子是卢氏,出身名门,乃是两广总督的千金。卢氏端庄温婉,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温柔女子。两人门当户对,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卢氏的出现,使纳兰性德逐渐忘记了表妹,忘记了少年时那段懵懂的感情,他仿佛在卢氏身上重新找到了一份圆满的感情。

纳兰性德以为他会与妻子一起白首到老,直到地久天长。可未曾想到的是,这一段美满的婚姻持续了仅仅三年而已。

这一年是康熙十六年。对于纳兰性德来说,这本该是高兴的一年。先是父亲明珠受皇帝恩宠,从吏部尚书晋升为英武殿大学士,一人之下,已经位极人臣。接着,妻子卢氏十月怀胎,而四月的时候就要生产了。虽然先前妾室颜氏已经生了一个儿子,但纳兰性德还是十分期待的,他分秒数着,等待着孩子出世的那天。

这是他和卢氏的第一个孩子,无论是男是女,纳兰性德都会视若珍宝,宠着爱着。

四月的时候,卢氏顺利分娩,生下一子,取名海亮。当纳兰府邸上下都沉浸在喜悦中时,厄运也降临在了纳兰性德和卢氏的头上。才出月子,卢氏竟受了风寒,一病不起,终于在这个春天离开了刚出生的儿子和深爱着她的丈夫。有时候幸福是那么地短暂,几乎一弹指间便匆匆而过。他们本以为会天长地老,谁知这誓言在无情的命运面前是那样的渺小。

纳兰性德这才顿悟,“与子偕老”这简单的四个字,穷尽今生也再无法实现。

说纳兰性德是一个情种,这真是一点都不为过。

只是,强极则辱,而情深,却是不寿。

06.纳兰心事谁人知

《夜合花》阶前双夜合,枝叶敷花荣。疏密共晴雨,卷舒因晦明。

影随筠箔乱,香杂水沉生。对此能销忿,旋移迎小楹。

康熙二十四年,纳兰性德在渌水亭设宴款待好友宾客,如梁佩云、顾贞观、朱彝尊、姜宸英、吴雯等人。

这时候,吴兆骞已经逝去,而严绳孙却早已辞官离去。纳兰性德的心中是十分怅然的。酒宴至欢,也渐渐扫去了他心中的一点怅然。

渌水亭边不知何时多了两株花树,纳兰已经不记得是何时种下的,只是记得这两株花树叫做夜合花。夜合花又称合欢花,每到盛夏,就会盛开出粉红色的花,而它的叶子在晚上会相对的合起来的,由此而得名“夜合花”。这天正是花期,于是纳兰性德便以夜合花为题,赋词一首。

这首虽然是命题诗,却依然带着纳兰性德独有的忧郁,挥散不去。而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这首《夜合花》竟是他最后的诗作,是一篇华美的绝笔。

这场聚会的第二天,纳兰性德病倒了,还是困扰他多年的“寒疾”。整整七日,不汗而死,享年只有三十岁。

纳兰性德去世的这天,正好也是他的亡妻卢氏的祭日,他们都在五月三十号死去。

纳兰性德终于不用再怅然,不用再忧郁,不用再在理想和现实中挣扎苦痛,不用再徒劳地发出自己微弱的呼唤,他只是留下了那一首首清丽哀婉、动人心魄的纳兰词,至此飘然远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