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企业“传家宝”,致敬百年风华!
5月11日起,央视财经频道重磅上线百集微纪录片《红色财经·信物百年》。由百年兴业以来,百家企业的党委书记、董事长亲自出镜,他们将各自企业的“传家宝”带到演播室现场,讲述信物背后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追溯红色财经印记、探寻中国经济脉络。
今日为您讲述“‘铁人’王进喜的笔记本”的故事。
信物名称:王进喜的笔记本
信物传承者:中国石油
信物年代:20世纪60年代
信物印迹:“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体现
信物讲述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戴厚良
08:05
荒原、沼泽、盐碱地,长达七个月的冬季里,最低气温达到零下四十多摄氏度,那是年初的大庆。在那片人迹罕至的亘古荒原上,一群石油工人用他们钢铁般的意志,书写下中国乃至人类历史壮丽的奋斗史诗。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带来的企业信物,是一本六十多年前的笔记本,经过岁月的侵蚀,它的封面已经丢失,纸张也变得陈旧发黄,却被评定为国家级文物,因为这里面的每一个字,都是“铁人”王进喜亲笔留下的。
这个笔记本,不仅见证了王进喜参加大庆石油会战的全过程,也写下了“铁人”内涵丰富、充满哲理的“五讲”:“讲进步不要忘了党”“讲本领不要忘了群众”“讲成绩不要忘了大多数”“讲缺点不要忘了自己”“讲现在不要割断历史”。它不仅是“铁人”王进喜一生学习实践的思想结晶,也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生动写照。
年3月,一支四万人的队伍满怀豪情,从祖国各地奔赴广袤的松嫩平原,展开石油勘探。玉门油田的石油工人王进喜,也带领着他的钻井队,从西北戈壁千里迢迢赶到东北荒野。
当时的中国,还是个名副其实的“贫油国”,每年消耗的石油中有60%依赖进口,而且还面临外部封锁。严重匮乏的石油卡住了年轻共和国的咽喉!随着松基三井出油,轰轰烈烈的大庆石油会战拉开序幕,王进喜就是石油队伍中一名钻井队长。王进喜自幼家境贫寒,无缘上学读书。他当了钻井队队长后,以顽强的毅力学文化。他用简单质朴的笔触,留下“大庆精神”的心灵底色。
这个笔记本,记载了王进喜的所思所想,寄托了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情怀;记载了王进喜的所见所闻,映照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境界;记载了王进喜的所学所用,体现了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作风;记载了王进喜的所做所为,诠释了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他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用生命践行了“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的铮铮誓言,树起百万石油人代代相传的精神旗帜。
在春寒料峭、冷雨连绵的工地上,王进喜和队友以菜地为家,牛棚为房。现场吊车没到位,王进喜说“我们37个人,就是37部小吊车”,硬是靠人拉肩扛,把60多吨重的设备搬运到三里之外,在井场树起钻塔;没有打井用的水,他带领大家凿开湖面冰盖,脸盆端、水桶挑,硬是攒满了开钻要用的50吨水;打井时面临井喷突发关头,看到这种情况,他扔掉拐杖,带头跳进泥浆池,用带伤的身体搅拌泥浆……
年4月14日,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王进喜手握着冰冷的刹把,大喊一声:“开钻了!”钻井队打出了到大庆会战的第一口油井。
大庆会战,四万多人在荒原苦战三年,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石油工业的面貌,原油年产达到万吨,把中国“贫油”的帽子甩进了太平洋。六十多年来,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24.3亿吨,建成世界上最大的三次采油基地。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挺起了中国民族工业的脊梁。
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人铸就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不仅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还创造了巨大精神财富。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编辑于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