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看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编者按: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乡村振兴战略为山间地头铺上浓浓绿意。
怎样将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怎样让百姓吃上“生态饭”?年6月,贵州确定遵义市赤水市、毕节市大方县、铜仁市江口县、黔东南州雷山县和黔南州都匀市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县市。
尽管每个地区方式方法不尽相同,但都指向了“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聚焦和展现贵州在“两山”理论转换、绿色经济探索方面的成果,多彩贵州网推出了“出新绩”系列报道。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文/程曦图/杨昌鼎)7月中旬,以“低碳转型绿色发展——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主题的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在贵阳举行。
多彩贵州,在生态文明的聚光灯下,再一次成为了世界的焦点。
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近年来,贵州30项改革成果列入国家推广清单,森林覆盖率达到61.51%,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9.4%,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生态答卷成就斐然。
而在距离会场多公里外的遵义赤水,自年确立“生态立市”以来,牢固树立和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托生态优势和良好的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绿色城镇四个生态特色经济,不断探索绿色发展路径。
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两条底线”一起守、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两座宝山”一起建、百姓富裕与生态优美“两个成果”一起收。经过多年的发展,赤水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走在了全省前列,交出了一份“两山”转换的精彩答卷,“绿色福利”和“生态红利”正惠及越来越多的赤水百姓。
赤水市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和不可复制的丹霞岩石资源,充分利用荒山荒石荒坡,大力扶持金钗石斛产业发展
顽石开出“幸福花”百姓吃上“生态饭”
盛夏七月,旺隆镇红花村村民袁图会一大早便开始在院落里打理已经烘干的金钗石斛花。
“你们别小看这些小花,它的中药效价值和食用价值都很高。因为它,改变了我们一家的生活。”摆弄着手里的石斛花,袁图会陷入深深的回忆中。
年,袁图会嫁到了红花村。家徒四壁,两间破旧的“泥夹壁”百年老屋、一亩多责任地、几十亩山旮沓就是全部身家。每逢下雨天,老房子到处漏风漏雨,家里大大小小的盆、桶全都派上了用场,也只能把要紧的地方遮住。
婆婆患肺气肿,常年吊着“药罐子”,孩子年幼,袁图会没办法外出务工,只能在家靠养猪卖菜补贴家用,贫穷像山上的巨石压得她喘不过气。
当时,袁图会只有一个小愿望:把房子翻修,不再漏风漏雨,家里最好还能有个卫生间,不需要再去外面破旧的茅草屋蹲坑。
年,乡里多次组织村民参加创业培训。培训中,袁图会了解到,受益于降水多、气温高的气候环境和特殊的丹霞地貌,当地红彤彤的石头上特别适宜具有极高药用价值的金钗石斛生长。为了鼓励村民种植金钗石斛,当时*府还出台了一株苗7毛的*策补贴以及贴息贷款。
“一株苗1元钱,我们自己只用出3毛,成本不高,我也要试一试。”在赤水市石斛办和乡镇石斛办专家的技术指导下,袁图会开辟荒坡、买苗、种苗、遮阴,逐渐熟练掌握了一系列种植石斛的知识和技能,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土专家”。
如今,袁图会已经成为了种植金钗石斛的一名“土专家”依托该产业,她一家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袁图会在旺隆镇和周边乡镇已经建起了50个集约化大棚种植基地,金钗石斛种植面积扩大到亩,年、年产值达到了每年多万,受疫情影响,年也达到了多万,带动了周边数十名村民在基地务工,增收致富。
袁图会只是赤水市依靠种植金钗石斛引导群众走上致富路的一个缩影。依托独特的自然条件,赤水市坚持把金钗石斛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主导产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发展模式,充分利用闲散荒山荒地,真正实现了点石成金、点石成绿,一石二“鸟”的生态经济目标。
“赤水发展金钗石斛产业,不仅增加了经济效益,还有效防治了丹霞石的风化,减少了水土流失,提高了植被覆盖率,改善了生态环境。”旺隆镇镇长黎守琴说。
目前,赤水市金钗石斛种植面积达到了9.62万亩,种植农户超过1.37万户4万余人,年产值超10亿元。石头上长出绿产业,赤水市成功走出了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石头经济”之路,让吃上了“生态饭”。
金钗石斛花
金钗石斛花泡水,可以增强人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并防止过氧化脂质在人体内的积累,具有很高的药用功能
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仅是眼前赏心悦目的花花草草和绿水青山,也是人们赖以生存繁衍的“健康靠山”。
据赤水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立足“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理念,赤水市充分利用资源禀赋,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大力实施生态特色农业“十百千万”工程,构建起了“山上栽竹、石上种药、林下养鸡、水里养鱼”的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体系。
目前,全市已有9.5万亩金钗石斛、万亩丰产竹林、年出栏万羽以乌骨鸡为主的家禽、2.4万亩生态水产,带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达到10%以上。
“今后我们还将把生态环保理念融入生产全过程,通过技术升级和改造,实现生态农产品的绿色精深加工,重点完善金钗石斛、乌骨鸡等特色产品产业链建设,推动赤水三产融合发展,做大体量,最强产业。”赤水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胡乃英告诉记者。
赤水生态产业企业中的龙头企业——贵州赤天化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守得百万亩“竹海”换来“节节高”生活
赤水市森林是中国“十大竹乡”之一,竹林面积达.8万亩,拥有得天独厚的竹资源,漫山遍野的竹林宛若“竹海”一般。
如何在抓好生态保护的前提下,挖掘生态优势,发展绿色产业,使这片百万亩“竹海”成为赤水市的“金山银山”,把好资源变成老百姓手中的真金白银?
近年来,赤水市不断摸索,充分挖掘竹子附加值,从林下养殖到竹浆造纸,从冬笋入沪到竹制品加工,力求将每一根竹子“吃干榨净”,走出了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绿色发展道路。在*府的大力扶持下,赤水市也兴起了一批生态产业企业。
贵州赤天化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就是这批生态产业企业中的龙头企业。
年,经国家发改委核准,赤天化公司黔北20万吨/年竹浆林纸一体化工程项目获批,项目主要是利用赤水当地优质的杂竹资源生产竹浆及其纸制品。
“年4月,项目正式建成投产,截止目前已累计收购竹原料万吨,支付竹原料收购款34.4亿元。现在我们每年的年纸浆产能达36万吨、生活原纸产能达19.5万吨、产值接近20个亿,带动了赤水近20万竹农增收致富。”贵州赤天化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常委副总经理王云义说。
贵州赤天化纸业股份有限公司造纸车间
贵州赤天化纸业股份有限公司造纸车间生产线
在贵州赤天化纸业股份有限公司造纸车间,记者看到,伴随着轰鸣的机器声,一卷卷用于后期加工为各类纸品的原料纸通过流水线自动打包,由机械链带动着输入仓库。
目前,赤天化纸业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工艺技术最先进、单系列产量最大的竹浆生产企业,也是一个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于一体的绿色生态经济项目。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据王云义介绍,竹子枝繁叶茂,根系发达,是防风固土,截留雨水,减少水土流失的一把“好手”,且竹子越砍伐,长得越好,因此赤水竹产业发展的意义绝不仅止于经济层面,它还提升了赤水市的森林覆盖率,增强了涵水及固土防沙能力,为赤水在长江上游筑起一道绿色生态屏障做出了重要贡献。
每一个赤水人都是生态的保护者、经营者,更是受益者。
在赤水,目前已培育各类竹加工企业近家,有近20万人在这里从事与竹相关的产业活动,逐渐形成以生态竹产业为支撑的种植、加工、农业、旅游等全产业链。
守得一方好山水,换得一条富民路。年,赤水市率先打赢脱贫攻坚战,成为贵州省第一个通过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脱贫退出的县市。年,赤水市获批国家“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基地。年,赤水市荣获了第十届中华环境大奖,这是国家环保类的最高奖项,填补了贵州在此类奖项的空白。
赤水,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赤水,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生态价值具有环境价值与经济价值,只有在发展中不断践行‘两山’理论,才能在绿色发展中守护住百姓的好日子。”胡乃英介绍,下一步,赤水还将全力实施“竹浆纸及深加工一体化”发展战略,通过工艺技术创新不断优化生产过程,提高产量,提升质量,把赤水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用好生态资源,加快振兴发展。记者了解到,立足“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理念,赤水市正在持续构建“山上栽竹、林下养鸡、石上种药、水中养鱼”的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体系。
“我们一定要让守着绿水青山的赤水人民过上好日子”。胡乃英说,作为全省五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县之一,赤水市将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体制机制创新上继续抢抓时机,先行先试,不断为全省探索经验,力求形成可供复制的“赤水样本”。
一审:朱若岚
二审:李柏杉
三审:王幸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