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橘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月一主题一月一提升我市精致兰州建设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医院怎么样 http://www.pfzhiliao.com/

红古花庄镇湟兴村

湟兴村的老人在文化墙下纳凉

兰州晚报讯根据我市“精致兰州”建设“一月一主题、一月一提升”活动安排,7月29日,市精致办组织各区县、高新区、大景区管委会等单位20余名代表,走进红古区举办主题观摩交流活动。观摩团代表先后参观走访了兰州兴盛源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平安镇仁和村、花庄镇湟兴村、红古镇米家台村垃圾填埋场4个点位,现场了解了红古区全域无垃圾整治及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开展情况。

1

城乡环卫一体化让乡村大变样

走进红古花庄镇湟兴村,忽然让人想起了大理喜洲的小村落,有点洋气和文艺,但又不失农村该有的质朴。每走几步就有一个凉亭休息区,木质的摇椅配上曲水流觞的小游园,甚是惬意。每家每户的家门外,都统一规划了木栅栏围住的小菜园或小花园,水泥石板街道干净整洁,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组分类回收垃圾桶,墙上、树丛里的文明警示牌也在提醒大家爱护环境。坐在一面照片文化墙下乘凉的一位老人说,他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村里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街巷整洁干净,夏天坐在外面乘凉,村里的小广场每天都特别热闹,跳舞的女人、打球的孩子,让村子里生机勃勃。

记者了解到,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方面,近年来,红古区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风貌、垃圾“三大革命”,整合投入资金近1.5亿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共61户、村庄绿化19万平方米、农村“三改”余户,集中拆除农村破旧危废房屋55间,新建乡镇垃圾填埋场3个、农村小广场51个,配备垃圾桶个,新增村庄路灯余盏,建成省市级美丽乡村22个,实现了农村路、墙、灯、渠、饮水、绿化整改提升全覆盖,推动农村环境从乱到治、基础条件从弱到强,根本上扭转了农村面貌。

年,红古区被评为全省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区,花庄镇湟兴村获评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

2

四方面下功夫推动“精致兰州”建设发展

近年来,红古区以创建“全市全域无垃圾示范区”,实现“视线内无垃圾”为总目标,将专项行动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造“精致兰州”相结合,并在具体工作中探索总结出了“全覆盖”“一张网”“一个样”的城乡一体全域管理工作法,推动了“精致兰州”建设尤其是全域无垃圾工作的高效落实。

年,红古区通过政府采购服务的模式,“请”进了专业的环保服务团队,负责对全区34个行政村、22个社区万平方米城乡道路进行清扫保洁和垃圾清运处置。在农村按每平方米配置1名保洁员,城市按照每平方米配置1名保洁员的标准,共配备环卫工人和其他人员人。同时,加大机械作业车辆配备,新增压缩式垃圾车、垃圾清运车、泔水收集车等各类作业车46辆,电动保洁车辆。按照农村每5户配置一个垃圾桶,国省道沿线每50米配置一个垃圾桶的标准,全区共配备垃圾桶(箱)个。建成并运营环卫智慧化平台,实现了对环卫人员、车辆、垃圾箱的统一调度管理。并为每个镇配置2台压缩式收集车,每天对国道沿线及全区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集,运输至各镇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置,全区实现了生活垃圾清扫保洁、收集运输、填埋处置一条龙服务,确保了城乡环境面貌一个样。

按照市委市政府“统筹推进精致兰州和文明城市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品质”要求,在“精致兰州”建设取得好的开端基础上,我市又提出再聚焦、再聚众、再聚力,再抓严、再抓细、再抓小的目标。从“规、建、管、养”四方面下功夫,推动“精致兰州”建设常态长效发展。为此,市精致办要求,要把城市管理的触角向细枝末节处延伸,进一步推进网格化管理,常态化开展建筑立面、户外广告、流动摊点、共享单车、店外经营、门头牌匾等市容市貌整治行动,按照“一街一长、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原则,实现街巷管理常态化、长效化、科学化,扮靓城市的“面子”、扮美城市的“里子”。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赵文瑞文/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